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50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哈氏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頗為修長。頭平扁,頭寬比頭高大。頭蓋骨具眶上脊。吻短而鈍圓。眼狹長,兩端尖,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前鼻瓣細長,幾達口裂部,無鼻鬚;無口鼻溝。口寬大,亞弧形形;唇褶短小;口裂內部及鰓耙邊緣具乳突;齒細小密列,5齒尖型。噴水孔中大,卵形,位於眼後。盾鱗3棘突2脊突。背鰭2個,第一背鰭位於胸鰭與腹鰭間,靠近腹鰭起點,上角圓鈍,後角凹入,下角尖突延長;第二背鰭大小及形狀略同於第一背鰭;腹鰭小於背鰭;臀鰭低平,與第二背鰭約略相對;胸鰭扇形;尾鰭狹長,上葉發達;尾鰭下葉前部與中部連合,狹長低平,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與上葉相連呈圓形。體淺褐色,腹部灰白,體側分散著大小不一之暗色斑點,有時具不明顯之...
伯氏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長為頭長之4.3–4.9倍;為第一背鰭前長2.7–3.1倍;為第二背鰭前長1.6–1.7倍;為腹鰭前長9.9–12.6倍;為第一背鰭至第二背鰭間距之4.0–4.6倍;為胸鰭至腹鰭間距之3.6–4.5倍;為腹鰭至尾鰭間距之5.4–6.3倍;頭長為吻長之2.0–2.4倍;為眼徑之3.6–4.1倍;發光器前分支為後分支1.1–1.5倍。體型長而為圓柱型,頭型為寬扁狀,前端尖。長吻,眼前吻長為眼徑的1.1–1.4倍。眼徑大,橫橢圓形,無瞬膜,後端有一缺刻,距吻端比距第一鰓裂為近,眼睛後端約在口長1/2。鼻孔大,中間有一瓣膜,距吻端比距口裂近。口裂成淺弧形,口寬小於口前吻長,口長約為口寬的1/5。噴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紋狗。魚類,可食用,價格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軟骨魚綱鮫目魚類的通稱。長達一二丈,產於熱帶海洋中,肉食性。卵胎生。游速極快。其鰭為普通供食用的魚翅。俗稱為「魚」。
海洋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持着身體的平衡,並協助轉換方向,這使它的運動既敏捷又平穩。(二) 魚類飛魚、鮪魚、旗魚、熱帶魚、魚、海馬、彈塗魚、鰹魚、河豚、小丑魚、鮭魚、吳郭魚。(三) 爬行類綠蠵龜。例: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生活在我國海洋中的海生龜類有5種(全世界也隻有7種),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島和廣東省惠東縣港口,其次在海南省三亞市郊沿海和陵水縣沿海。中國海記錄的海龜有棱皮龜、海龜、蠵龜、玳瑁和麗龜等5種,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四) 鳥類海鷗、小白鷺、黑面琵鷺、企鵝、紅嘴鷗、小水鴨、灰面鳩、洪尾伯勞。 二、海洋無脊椎動物(一) 節肢類蝦、蟹...
魚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一類軟骨魚鰩,尾鰭呈鞭狀,常具尾刺,尾刺有毒。鰩的尾鰭是一種很好的禦敵武器;長尾的尾鰭長約占體長的一半,常數尾群集,以其長尾擊水,用於驅集小型魚類後捕食,尾鰭成了捕食的工具。翻車魨由於游泳能力退化而在海洋中過著隨波逐流的生活,尾鰭退化,整個身體好像被削一半似的,形狀甚是奇特。 背鰭  背鰭能使魚在水中保持身體的平衡穩定,但有的魚卻巧妙地利用了背鰭。如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海洋中的鯽魚,它的第一背鰭分化成一橢圓型吸盤,位於頭頂,常常吸附在大魚身上或船底而移徙遠方。安康背鰭的一部分變成了細長的吻觸手,適於誘...
沙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軟骨魚綱。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尾鰭刃狀,口橫裂,在頭之下,鼻孔開於前方,旁有鰓孔五十五至五十七對,無鰓蓋,頭上有噴水孔,皮面有棘狀鱗或骨板。性凶猛,產於熱帶海中,種類甚多。古名鮫。也作「魚」。
魚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魚的鰭。為一種食材。分為白翅與黑翅兩種,白翅以尖頭鮫、真鮫、白眼鮫為原料;黑翅以青鮫、藝妲鮫、鼠鮫為原料,白翅較黑翅昂貴。製作時,先將鮫()類的胸鰭、背鰭、尾鰭自基部適當切斷、在稀薄食鹽水中略加浸泡,再以清水洗淨,以繩貫穿晒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魚的器具。《詩經.小雅.魚麗》:「魚麗于罶,鱨。」
魚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據〈詩序〉:「魚麗,美萬物盛多能備禮也。」或以為燕饗之樂也。首章二句為:「魚麗於罶,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