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秋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指盛暑炙熱的太陽。周代以國曆的十一月為正月,七、八月秋季開始,時值國曆五、六月,正當盛暑。《孟子.滕文公上》:「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漢.趙岐.注:「秋陽,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陽也。」
感恩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人為感謝上帝恩典所訂定的節日,亦是最重要的家庭團圓日。節日起源於西元一六二一年,一批自英國渡洋至北美的清教徒邀約印第安人共度三天三夜的歡宴,慶祝小麥的收成。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正式宣布十一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國定假日。一九四一年美國國會重新制定感恩節的日期為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國立中央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收藏保管全國文獻的機構,於民國二十二年由教育部籌備成立。其下設有採訪、編目、閱覽、特藏、總務等組。負有保存文化、闡揚學術、配合研究、推行社教及領導全國圖書館事業的責任,為一具文化性、學術性與參考性的國家圖書館。已於民國八十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改名為「國家圖書館」。
公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務人員保險的縮稱。一種為針對法定機關編制內有給之公務人員、公職人員及聘僱人員的保險措施。民國四十七年一月開始實施。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可享受生育、疾病、傷害等事故之醫療給付及殘廢、死亡、養老、眷屬喪葬等事故之現金給付。八十四年三月一日起,醫療給付部分納入全民健康保險。
淞滬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一年(西元1932)一月二十八日,上海日軍乘夜襲擊閘北所引起的戰役。參見「一二八事變」條。
偃武行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偃武修文」之典源,提供參考。 《書經.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1>四月,哉生明2>,王來自商3>,至于豐4>,乃偃武5>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6>,放牛于桃林之野7>,示天下弗服。 〔注解〕 (1) 厥:其。 (2) 哉生明:陰曆每月初三日,月光始生。哉,始也。 (3)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經多次遷移,最後盤庚遷都於殷。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 (4) 豐:即酆城,周文王都城。 (5) 偃武:偃息武備。 (6) 華山之陽:即華山之南。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7) 桃林之野...
私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私人所定的法則。《晉書.卷六二.祖逖傳》:「『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
強迫入學條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 8 條條文中華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十二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全文 17 條;並自公布日施行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005470 號令修正公布第 6、9、13 條條文;刪除第 10 條條文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一月三十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000266441 號令修正公布第 3、4、9 條條文;並增訂第 8-1 條條文 條文第 1 條本條例依 國民教育法第二條第二項規定制定之。第 2 條六歲至十五歲國民 (以下稱適齡國民)...
幼稚教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目錄1 立法沿革2 條文3 相關法規4 參考資料 立法沿革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六日總統(70)台總(一)義字第 7258 號令制定公布全文 25 條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十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100119130 號令修 正公布第 8、13 條條文;並增訂第 6-1~6-3、17-1、20-1、22-1、2 3-1 條條文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114930 號令修正公布第 8 條條文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十七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800...
教育目的的演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教育目的著重在傳授儒家思想,重視長幼尊卑的概念,此舉乃是為了穩固政權的發展。 民國後在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頒制憲法中、其中一條一五八條: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知能。此舉雖然並非教育目的的全部,但是也讓教育目的有了可以依循的精神,因此在這之後的所有相關教育活動地進行,基本上都圍繞在這條憲法中。 西洋教育的演進 文藝復興以前 希臘教育希臘教育強調全能的發展,自由的培養,因此在此時期的希臘人民大抵的教育目的為健全人格,發展德智體群美軍衡的人民。 羅馬時代羅馬有別於希臘的浪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