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改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南史.卷四.齊本紀.高帝》:「近祕書監顏師古博考經籍,注解漢書,已正其非,今隨而改削云。」《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公子大喜。將自己日課教他改削。華安筆不停揮,真有點鐵成金手段。」《紅樓夢》第七九回:「我想著世上這些祭文都蹈於熟濫了,所以改個新樣。原不過是我一時的頑意,誰知又被你聽見了。有什麼大使不得的,何不改削改削。」
依人藩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寄人籬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白黑談論,鮮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為(問)〔門〕律自序曰:「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1>使常有其體。丈夫當《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2>,寄人籬下。」 〔注解〕 (1) 政當:即正當。 (2) 因循:遵循舊習而無所改動。〔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史.卷三二.張劭列傳》
梁皇寶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國佛教的懺悔儀軌。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邀高僧將文宣王蕭子良撰的《淨住子》繁去蕪,採集諸經妙語,編成十卷懺悔文,總列四十品章。原名《慈悲道場懺法》,因是梁武帝的創修,故俗稱為《梁皇寶懺》。是中國最通行的懺悔儀軌之一。
戴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戴、小戴二人增的《禮記》。《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二戴曾《禮記》,故曰戴禮。」參見「戴德」條。
赴難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盡地之利:據新編諸子集成本《管子》原作「多眾盡地之利」,義難解。或疑「多眾」為衍文,今據。 (2) 廣牧:廣大的牧地。 (3) 結轍:車子的軌跡交錯。車不結轍,喻善於指揮戰車,使戰車不亂。 (4) 旋踵:轉身,指畏縮退後。士不旋踵,指戰士不退縮。 (5) 鼓:激勵、使振作。 (6) 王子城父: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惠公時大夫,善於領兵。
集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朝丁度、司馬光等增修廣韻而成,十卷。是書廣韻注文之冗者,頗見體裁;而多列重文,雅俗不辨,籀篆兼存,稍嫌蕪雜;又去重音之互注,使兩收之字不明,則亦互有短長。
鄭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仲師,漢開封人,生卒年不詳。永平初,持節使匈奴,虜欲令拜,眾不為屈。章帝時為大司農。受詔作春秋十九篇,經學家稱其為「鄭司農」,又稱為「先鄭」,以別於後來的經學家鄭玄。
食生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不虛微也。今試取破山之《語錄》讀之,數者曾有一於此乎?典謨雅頌,當時無慮數千萬帙,今之所存僅尼父既之後數卷耳。 〔注解〕 (1) 不測:不能預料。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依違:順從或違背,猶疑不能作決斷。 (4) 不根:沒有根據。 (5) 援古:引用古義。 (6) 駢麗:指整齊對偶的文句。
道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錢,長城(今浙江省長興)人(一說丹徒人)。幼年出家。除從慧頵和智首修學外,三十歲之前更多方廣學。三十歲以後便開始從事著述,並曾參加玄奘譯場,負責潤文。而他最主要的成就則在律學和佛教史的貢獻。他是唐代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開創者,撰有《四分律繁補闕行事鈔》三卷、《四分律拾毗尼義鈔》三卷、《四分律補隨羯磨疏》二卷等。在史學的著作以《續高僧傳》三十卷、《廣弘明集》三十卷、《大唐內典錄十卷》最有名。弟子千餘人,世稱「南山律師」。
絲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製琴多用桐木,以絲為弦,故以絲桐為琴的代稱。唐.李白〈怨歌行〉:「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一個絲桐上調弄出離恨譜,一個花牋上抹成斷腸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