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絲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製琴多用桐木,以絲為弦,故以絲桐為琴的代稱。唐.李白〈怨歌行〉:「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一個絲桐上調弄出離恨譜,一個花牋上抹成斷腸詩。」
言簡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簡意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簡意賅」原作「詞簡意備」,見於宋.張載《張子全書.卷六.義理》。張載,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服膺《易》、《禮》、《中庸》、孔孟之學,世稱橫渠先生。《張子全書》是集結其所有著作的總稱。其〈義理〉一篇中說明:人只要清楚明白心中所要堅守的正道,就不會被典籍載記所迷惑,即使孔孟的言論有紛雜錯亂的地方,也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其意旨,不必經過太多思索就能改動紛錯的言辭,並除冗雜的文字,使得文辭變得簡潔扼要而意思卻很完備。後來「言簡意賅」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詞簡意備」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言辭簡單而意思完備。
減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減、削減。如:「他認為凡婚喪喜慶的繁文縟節均應減殺。」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沖聖日講》:「列聖經筵,每月用初二、十二、廿二,凡三日,而日講則不拘期,一切禮儀視經筵俱減殺。」
祕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視為珍寶的書。《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所以往往一本書被翻譯翻了出來,白話不像白話,文理不成文理,只要經他的手,勾來勾去,不通的地方改的改,,然後取出他那本祕本來,一個一個字的推敲。」
市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庸俗、鄙俗。《紅樓夢》第四二回:「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
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不加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古人書寫時,如遇錯字,就在寫錯的地方塗一點墨,表示去。所以「文不加點」就表示文章一揮而就,不加以塗改,用來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筆成章,如東漢的禰衡寫〈鸚鵡賦〉時就「文不加點」。禰衡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將他送到黃祖那邊。有一次黃祖的兒子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黃射請禰衡即席為這隻珍禽作一篇賦。禰衡答應了,他並在賦中形容自己寫這篇賦時,下筆如飛,沒有任何的錯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將〈鸚鵡賦〉完成了。後來「文不加點」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無所塗改。後來「文不加點」就用來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筆立成,不需塗改。
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隨順戒體,在身、語、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為。《四分律繁補闕行事鈔.卷一中》:「戒行,謂方便修成,順本受體。」唐.李邕〈大照禪師塔銘〉:「心源久寂,戒行彌高。」
死心落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慘了待月西廂下。你將何郎粉面搽,他自把張敞眉兒畫。強風情措大,晴乾了尤雲殢雨心,悔過了竊玉偷香膽,抹了倚翠偎紅話。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 (2) 著:音ㄓㄨㄛˊ,命令、差使。 (3) 偌:音ㄖㄨㄛˋ,如此、這麼。 (4) 風流隋何,浪子陸賈:張君瑞自比聰明才智如隋何、陸賈。隋何,漢初智謀之士,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時,曾說服淮南王英布叛楚歸漢;陸賈,漢初智謀之士,生卒年不詳。從漢高祖定天下,長於口辯,曾出使南越說趙佗稱臣。 (5) 波: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語助詞,置於句中或句末。同「吧」。 (6) 社家:宋元時指某些組織或團體中的人。此處指擅長猜...
塗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塗,塗改。乙,上下兩字顛倒。塗乙指增改竄文字。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塗改添注》:「洪容齋引貽子錄云:『燭下寫試無誤筆,即題其後云,並無楷改塗乙。』」
精忠說岳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演述宋岳飛事跡。有多種版本,最初由明熊大木大宋中興岳王傳改而成,今通行本為清錢彩所作的說岳全傳,但內容多不合史實,並雜以神怪因果之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