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彎線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上下頜齒細而密,外列齒大;鋤骨齒呈倒 V形排列;腭骨具齒。眼眶上緣皮膜細而短,鼻瓣膜葉狀,不具鋸齒緣。頤部感覺孔 4+1+4。頭、頸、胸鰭基、腹部、第一與第二背鰭基、全部臀鰭基及尾柄腹面皆無鱗外,其餘皆被櫛鱗;側線連續,側線鱗皆為孔鱗,從胸鰭基上方起,向下降至體中線處後直走,側線末端位於第二背鰭最後一棘下方。胸鰭末端達第17側線鱗。D. III+XIV+10; A. I+20; P. ii-iii+6+vii; L.l. 19-21 。頭及體淡綠色;體具紅色橫帶;頭部具許多紅色素胞;臀鰭紅色。雄魚頭部下半部黑色,上半部橘紅,眼下方由口角向後延伸至眼後緣...
孔頭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稍細長,側扁。前端的鼻孔約位於眼睛和上的中間;及下頜有許多黑棕色的小乳突。無鬚。眼小,長大於眼徑。口大,上頜達眼後方;主上頜骨的末端膨大。鰓蓋骨的後方有一尖棘,有時會被皮膚覆蓋。體被圓鱗;頭部則只有頰部有鱗,無側線。背、臀鰭很長,但不與尾鰭相連。背鰭鰭條數 88-90;臀鰭鰭條數 68-69;尾鰭鰭條數 17;縱列鱗數130-140;發育完整之鰓耙數 3;脊椎骨數 12+32。體一致為黃褐色。Dinematichthys dasyrhynchus為同種異名。
哈氏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部稜脊發達。鼻骨邊緣不完全被骨支托。口小,下位;齒為錐齒。 鰓膜游離處高且窄以一游離皮褶與喉峽部相連;第一鰓裂狹窄短於眼徑。體被弱櫛鱗, 鱗片六角型,棘刺短小密集呈放射狀排列。第二背鰭高約略與臀鰭等高,兩背鰭間距窄。發光器長而發達,呈長桿狀,自臀鰭起點延伸至喉峽部,喉峽部端為發光穴略呈橢圓形,以一副管與肛門相連。體側有三條明顯的深棕色橫紋。
橫口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形;鰓裂向腹面延深至胸鰭基中央前緣。頭無鬚。肉質狀,圓錐形;口下位;齒骨具一彎區大犬齒。無側線。D. X-XI, 31-37; A. II, 29-33; P. 11-12; V. I, 3。背鰭連續無缺刻;背鰭、臀鰭和尾柄相連;尾鰭內凹形,具梳狀後緣。 體色多變,從黑色至黃色都有;體側有2條藍縱紋,頭頂在背鰭前有一淡窄紋;背、臀和尾鰭黃至橘紅色。
長鼻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甚側扁;眼在右側或左側,兩眼接近;眼間隔處具鱗片;眼側之鼻管長,達下眼中央之後。口小,前位,微歪;僅盲側頜齒發達。鰓膜與胸鰭上方鰭條相連,胸鰭鰭條不分支;尾鰭與背、臀鰭分離;兩側被櫛鱗,側線被圓鱗。眼側體淺褐色,具許多黑色波紋或不規則色帶及斑點,尾鰭外緣黑色。
金花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屬最大特色是頭部較為細長(長度比寬度還長);此種體色黃褐色;觸角黑色,但基部四節黃褐色;腹面及腳暗褐色。體長:5.0~5.5 mm。 
鬚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圓柱形,頭部縱扁,尾部側扁。眼大,兩眼彼此靠近。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前上頜骨連合處具一鬚狀皮質突起;端每側各具一前棘;上下頜及鋤骨具齒。體被弱櫛鱗;側線沿延體中部直走,幾平直;頰部及鰓蓋骨具鱗。下鰓蓋膜後端延長,蓋住胸鰭基;鰓被架6。背鰭兩個,第一背鰭低而基底短,具弱硬棘V,第二背鰭基底延長,具軟條20-21;臀鰭與背鰭相對,具軟條25-26;胸鰭鰭條19-21;尾鰭截形,或略圓形。體呈灰綠色,鰓蓋至尾鰭基具一鮮黃色縱帶。第一背鰭具黑斑點。以前所記載之Spinapsaron barbat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三國魏.嵇康〈明膽論〉:「如盜跖竄身于虎,穿窬先首于溝瀆,而暴虎馮河,愚敢之類,則能有之。」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義︰即「飲鴆止渴」。見「飲鴆止渴」條。 01.北齊.杜弼〈為東魏檄梁文〉:「見黃雀而忘深井,食鉤以療飢,飲鴆毒以救渴,智者所不為,仁者所不向。」 參考詞語︰引鴆止渴注音︰|ㄣˇ ㄓㄣˋ ㄓˇ ㄎㄜˇ漢語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釋義︰猶「飲鴆止渴」。見「飲鴆止渴」條。 01.宋.唐庚《文錄》:「引鴆爵以止渴,渴止而身亡。」 參考詞語︰止渴飲鴆注音︰ㄓˇ ㄎㄜˇ |ㄣˇ ㄓㄣˋ漢語拼音︰zhǐ kě yǐn zhèn釋義︰猶「飲鴆止渴」。見「飲鴆止渴」條。 01.《掃迷帚.第二四回》:「若慮迷信一破,道德墮落,必以保存為得計,此又何異欲止渴而飲鴆,欲療瘡而剜肉?竟是自害自的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言語怒叱、武力逼迫,使人害怕。如:「恐嚇」、「威嚇」、「嚇阻」。《莊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文選.鮑照.蕪城賦》:「飢鷹厲,寒鴟嚇雛。」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