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吹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曲牌名。是戲曲中常用的伴奏樂曲。凡迎賓、送客、朝拜、升帳、升堂、慶功等場面吹奏此曲。
梁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西涼樂曲。也稱為「涼州曲」。
鐃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是漢代的武樂,用於軍旅之中,以壯軍威、揚士氣的凱歌。鐃,形狀似鈴無舌,有柄可執,是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配合蕭、笳、笛、鼓,故稱鐃歌。鐃歌的名稱,起於東漢明帝時。《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每朔,……元年歲首也。」劉昭注引蔡邕〈禮樂志〉曰:「漢樂四品:……其短簫、鐃歌,軍樂也。其傳曰『黃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勸士』也。蓋《周官》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也。」今存漢鐃歌十八曲,即〈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擁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雉子斑〉、〈聖人出〉、〈上邪〉、〈臨高臺〉、〈遠如期〉、〈石榴〉。
慢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樂曲中悠緩的調子。
牧神之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西元1862~1918)於西元一九一二年為好友穆雷(Gabriel Mourey,1865~1943)的戲劇《生靈(Psyché)》所創作的配樂,但不是用排笛(Panflute)來演奏,而是用長笛(Flute)獨奏來表現,具有濃厚的抒情與幻想風格,需要高度的演奏技巧,在長笛樂曲中堪稱傑作。
風入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曲名。古琴曲。《通志》載〈風入松〉為三十六雜曲之一。作者不詳。現存傳譜中的歌詞作者為唐代皎然,內容描寫月夜彈琴如風吹松林的聲音,唐代已流傳此曲。
3.樂曲名。北管常用器樂曲
道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宮廷音樂中,與道教典禮或與道教內容有關的樂曲。如〈霓裳羽衣曲〉就是採取道曲音樂的一種法曲。也稱為「道調」。
三部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音樂上指由前、中、後三部成立的樂曲,是歌曲中形式最完備者。
潮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流行於浙東定海地區的民間吹打曲。樂曲中以鑼鼓不同的音響、音色和節奏變化,表現波濤澎湃的海潮。
旱天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廣東音樂,最早見於西元一九二一年丘鶴儔所編《弦歌必讀》,是揚琴家嚴老烈根據廣東戲曲的過場曲〈三寶佛〉中的其中一段〈三汲浪〉改編而成。原曲〈三汲浪〉的曲調平穩、低沉,改編成〈旱天雷〉後的樂曲變為活潑、歡快。本曲表達了天逢久旱,人們看到烏雲,聽到雷聲時所表現的喜悅心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