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褐喉針尾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irundapus gigantea
體長21~25公分。尾短,末端羽軸突出呈針狀,撐開時則略為圓形。尾下覆羽白色,但H.g.giganteus亞種則無。背部兩翼之間淡褐色,身體其他部分則為黑褐色。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及南部,包括印度、中南半島、巽它群島及印尼。
主要於接近河谷的森林上空或山頂飛行。飛行速度極快,利用本身的飛行速度和敏捷性捕食空中飛行的昆蟲,例如蜜蜂、黃蜂、蒼蠅及甲蟲。和其他雨科的鳥類一樣,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空中,求偶交配甚至也在空中進行:雌、雄鳥身體緊靠在一起,並自空中墜落。巢築於岩洞或中空的樹內,混合樹葉、羽毛及其他巢材,以唾液黏合而成。
鳥綱(Class Aves)
目(Order Apodiformes)
科(Family Apod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盤呈菱形,體盤寬為體盤長的2.1倍,吻長為體盤寬之7%,吻鈍,眼睛小,眼徑為體盤寬之2%,噴水口較大,約為眼徑之2倍。體盤最寬處在體盤長27%處,吻端至尾棘長為體盤寬之54%,兩眼間隔為體盤寬之10%,鼻瓣膜基部之距離為體盤寬之7%。口寬為體盤寬之9%,口內無乳頭狀突起;上顎齒列雌魚62-64行,雄魚72-74行,下顎齒列雌魚58-60行,雄魚64-67行。齒形尖突,基部內凹。第一至四鰓裂等長,為體盤寬之2%,第五鰓裂為前四鰓裂之一半。第一鰓裂內緣間隔為體盤寬之16%,第五鰓裂內緣間隔為體盤寬之12%,體長為體盤寬之47%。出水口邊緣平滑無皺褶。皮膚平滑;尾短如鞭。背鰭小,位於尾巴前部,後有...
鳶鱝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liobatis tobijei (Bleeker, 1857)
體盤寬度約為全長之3/5,前緣稍凸出,後緣則稍凹入。吻寬,前端具吻下鰭;眼小;噴水孔長約為眼前後徑之2倍;鼻孔大型,與口裂相連;後鼻瓣具鬚緣;口裂橫向,稍彎曲;齒呈鋪石狀排列;背鰭1枚,外緣圓;背鰭基底末端在腹鰭後方,其與腹鰭距離約為背鰭基底長之2倍;腹鰭短而寬,後角圓;胸鰭往前延伸達頭側口角部;尾長而纖細,硬棘2枚位於背鰭後方,具鋸齒緣;福馬林浸泡後體背棕黑色,腹面白色;體表光滑。
出現於日本、中國大陸、台灣沿岸海域。
近底棲息。
可由底拖網及底延繩釣區漁獲,魚肉供食肉。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鱝科或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樂半字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的一種樂譜。如敦煌千佛洞之唐人大曲譜。
市酒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稱戰國時國的勇士荊軻、高漸離等人。後泛指守死重義的俠士。清.洪昇《長生殿》第一○齣:「滴溜溜一片青帘風外舞,怎得個市酒人來共沽!」
台灣雙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indasis lohita formosana (Moore, 1877) 台灣雙尾蝶 Spindasis lohita formosana (Moore, 1877) 台灣雙尾蝶(臺灣雙尾小灰蝶)。本種成蟲展翅寬約30-35mm。成蟲前翅略為三角形、外緣弧形,後翅近扇形但在臀區處有兩個細長尾突(內側尾突較長),雌蝶翅形較雄蝶圓。雄蝶翅背面為深褐色,前翅後緣及後翅中央到外緣有暗紫色光澤,前後翅有不少黑褐色條紋,尾突附近有一橙色斑紋(內有一大一小的黑斑)。翅腹面淺黃色,前後翅具有數道黑褐色條紋(後翅的條紋中有明顯的銀色光澤),尾突附近有一橙、黑及銀色組成之斑紋,尾突黑色。雌蝶翅面無光澤...
霓彩灰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灰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胸部淺褐色或灰色,腹部黃白色或橙色。前翅翅頂尖,外緣、前緣弧形。後翅近扇形,CuA2脈末端有細長尾突。臀區葉狀突發達,有橙色及黑色斑紋組成之眼斑。翅背面褐色,有藍紋。翅腹面底色褐色,前、後翅有一線紋,其外側為模糊之白線,中間為暗褐色線,內側線橙色。線紋於後翅成W字形。前、後翅中室端有暗褐色重短條。CuA1室有黑斑與橙色環形成之眼狀斑。臀區有黑斑。緣毛黃褐色。腹面後緣具長毛。後翅背面翅基附近有半圓形灰色性標。
藍灰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灰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白色。前翅前緣弧形、外緣圓弧形。後翅圓,CuA2脈末端有一小尾突。雄蝶翅背面藍色,前翅外緣有黑邊,後翅外緣有黑褐色點列;雌蝶翅背面藍色紋不發達。翅腹面底色白色,前、後翅中央有一組黑褐色斑列,後翅Rs室斑點向基部偏移。中室端有暗褐色短線紋、後翅中室內及翅基有暗褐色小點。前、後翅亞外緣均有兩列暗褐色紋,後翅M3及CuA1室有橙色弦月紋。緣毛白色雜褐色。
樂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凌廷堪撰,六卷。此書約成於清仁宗嘉慶九年(西元1804),為研究樂的來源及宮調體系的專門音樂論著。
尾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lanoides forficatus
體長56~66公分,翼展130公分。虹膜深褐至稍紅色。頭、頸及腹面純白色,飛羽及尾黑色。翼尖而長,尾長,成叉形。幼鳥外型和成鳥相似,但內外尾羽長短差距較小。
共2亞種,分布於美洲,由美國東南沿岸、中美洲至阿根廷東北部。
主要出現於熱帶及亞熱帶森林,有時亦於沼澤地區活動。主要捕捉成群的昆蟲為食,也吃些蝙蝠、青蛙或蛇類。繁殖期因不同地點而有差異通常多對在一小區域內繁殖,築巢於大樹的頂層,每窩1~2顆卵,第1顆明顯比第2顆大,且先孵化,約需28~31天。本種鳥類會隨季節遷移。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