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鷹架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D,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中的學習活動時,能夠為兒童建構最佳的學習鷹架。其中「近側發展區(ZPD)」指的是,個體獨自解決問題所反應出的實際發展程度,與其經由成人從旁輔助或與有能力的同儕合作解決問題所應出的潛在發展程度之間的距離。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9%B7%B9%E6%9E%B6%E5%AD%B8%E7%BF%...
評估中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參與評估活動(不論是做練習、表演話劇或其他活動)去獲取知識。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單可以幫助他建構起他的學習方法,更可以讓老師觀察到自己的教學成效,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 如何推動學生參與評估活動? 參看 學習評估 Authentic assessment 參考書目 Wiggins, Grant (1990). The case for authentic assessment., 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 2(2). Boston, Carol...
丁旭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色在於打破社群鴻溝、地域限制與世代隔膜、美學差異,而專注於好詩的發現與解讀,傾心於內在理路的剖析與建構,評論對象,包括台灣當代詩人:余光中、張默、陳千武、巫永福、林燿德、紀弦、洛夫,也評論過中國詩人徐志摩、北島、顧城等人。除了詩作的解析,丁旭輝也試圖從「思潮」的角度,解讀笠詩社「新即物主義」詩學觀念的發展過程與意義;並從宏觀與微觀兼具的角度,首度提出「圖象技巧」的觀點,對台灣現代詩「圖象技巧」的形成、發展、意義與價值,做了系統化的論述。節自http://www.khcc.gov.tw/home01_1.aspx?ID=...
發現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學習歷程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是現代建構主義取向的重要成分。它在教育革新上已有悠久的歷史。在發現學習中,老師鼓勵學生積極涉入對概念和原則的探索,而由自己來進行大部分的學習。並且老師也鼓勵學生去經歷和進行一些可以讓學生自行找出原則的實驗。布魯納是發現學習的提倡者。他曾這樣形容發現學習:「我們教導某一學科時,目的並不是要製造一個有關這學科的小小活圖書館,而是要使學生能自己思考,能像歷史學家一樣地思考的問題,能參與知識獲得的歷程。瞭解(knowing...
課程變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變革(curriculum change)目錄1 革新、改革與變革2 課程革新、課程改革與課程變革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革新、改革與變革革新通常是指學者所建構的一項物件、或新觀念、或新措施等另類變通選擇的教育理想本身,或這些新物件、新觀念、新措施等另選擇的教育理想被某一團體或個人採納使用的歷程,而且,革新往往是一種企圖達成變革的過程與結果。而所謂改革,則通常是指一種由政府研議規劃的大規模革新或民間市民社會與企業界所企圖進行得革新。有時候,改革特別是指由政府官方所發動的革新,往往透過理立法程序或行政命令,見諸政府官方...
多範型學習過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及促進學習有效發生的條件來論證這5條原理的。總體上說,這5條原理雖標榜為多範型多視角,但明顯是偏向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的。原理一:學習是一種隨著時間變化而發生的轉換(transforma-tion)。學習是一種過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改變著他們解釋或了解自身經驗的方式。學習創造著指引未來思考與行動的參照架構。學習過程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各個階段――準備、學徒與掌握。為了達到掌握,就必須介入形成意識、提供練習、鼓勵新觀念與行為應用的各項學習活動。原理二:學習遵循著行動與思考的循環圈。從做中學並對所作所為進行思考,這...
特定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性別的不同,與課程發展歷程、學校課程間、跨年級課程等知識。Grossman(1994)針對教師知識建構架構圖,其中可看出學科教學知識是居於教師知識中的軸心地位,並且將「課程架構知識」、「瞭解學生知識」、「教學策略知識」視為學科教學知識的一部分,由此可知,教師專業知識的分類並非絕對,且各類知識之間是互相關聯的,甚至是存在著包含關係的。綜合上面的整理,學者對教師知識的定義與分類不盡相同,但大致上是以Shulman所提出的教師知識的架構為基礎,再作意義的擴充與闡釋;教師知識的意涵是指教師為了達成教學工作,所具備的各種關於課程...
解釋結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目錄1 前言2 ISM的過程2.1 解釋2.2 建構2.3 模造3 ISM的注意事項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前言解釋結構模式簡稱為ISM技術,其主要目的為整合各方的資訊,並且彙整具有相關聯性的要素,進而分析且整理出統整的結果報告。而上述中具有相關聯性的要素可由寫意法技術中獲得,也就是成員間利用寫的方式,來表示出自己的意見,即為寫意法(Ideawriting)。而解釋結構模式的團隊獲得寫意法的資訊後,可進一步了解其中之關聯性,因而可進行摘要簡化...
行政院客家委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政院客家委員[[1]]使命與任務本會成立於民國90年6月14日,是全球唯一中央級的客家事務專責主管機關,以振興客家語言文化為使命,以建構快樂、自信、有尊嚴的客家認同為信念,以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為願景,以「牽成客家、繁榮客庄」為目標。預算與成長本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展客家事務,引領客家文化發光發熱,奠定客家在台灣多元族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因政府資源有限,在經費拮据情形下,本會預算仍逐年增加。未來將在現有預算規模上,以每年成長至少20%為努力方向,達成 馬總統「客家事務預算4年倍增」目標。全國家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依...
年表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麗華(民87)即根據<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一書所揭示的「有效社會科教與學的願景」提出教與學的活動設計必須具備五項特質:1.具深刻的意義(meaningful)。2.具統整性(integrative)。3.以價值為基礎(value-based)。4.具挑戰性(challenging)。5.具主動建構性(active)。相較於傳統的社會科教學,我們能再持續的以單一化、刻板化的教學,型態教授適應二十一世紀資訊社會的公民嗎?我想社會科的教學應從,以往知識性的灌輸轉變為重視學生的主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