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英雄短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英雄氣短」之典源,提供參考。 《增廣尚友錄統編.卷三.蘇丕》蘇丕,宋青州人,祖德祥。建隆四年狀元。丕1>有高行2>,少時一試禮部3>,不中,即拂衣去,曰:「此中最易短英雄4>之氣。」因築室渳水之濱,五十年不踐城市。歐陽修言於朝,賜號沖退居士。 〔注解〕 (1) 丕:蘇丕,宋青州人,宋太祖建隆四年(西元963年)狀元,生卒年不詳。 (2) 高行:高尚的品行。 (3) 禮部:古代官署。漢時為尚書的客曹,至北周始稱為「禮部」。隋、唐以後為六部之一。掌禮儀、祭祀、貢舉、學校、宗俗教化、接待外賓之事,禮部尚書為其長官。清以後改為典禮院。 (4) 英雄:見識、才能、作為等超群的人。
演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練禮儀。《西遊記》第五回:「先至通明殿演禮,後方去赴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車箱兩旁的障蔽物。《漢書.卷五.景帝紀》:「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唐.顏師古.注:「轓,應劭曰:『車耳反出,所以為之藩屏,翳塵泥也。』」《續漢書志.第六.禮儀志下》:「車皆去輔轓,疏布惡輪。」
軍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中所行的禮節。分注目、立正、舉手、舉刀、舉槍及鳴炮等。
井井不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後來「井井有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整齊有序,條理分明。出現「井井有條」的書證如宋.樓鑰〈周伯範墓誌銘〉:「經理家務,井井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
漢官威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漢代官吏的禮儀制度,泛指正統的禮儀制度。《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
國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rchy)的環境。主權國家間除了權力的互動,更建構出種種彼此交往的規範,形成國際公法的根基。外交禮儀與國家更迭帶來的承認制度,國家間進行戰爭之程序規範,均由簡而繁,從淺而深,日趨精密。主權國家概念及國際公法的運用,更因為歐洲列強在十九世紀向全球的殖民擴展,散布至全世界。俄羅斯帝國、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印度土邦及東亞的中華帝國,受到西歐列強經貿活動及武力投射的刺激,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了西歐文明發展出來的主權國家互動概念。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國際關係、主權英文關鍵字:international relations、sover...
殷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代諸侯聚集覲見天子的禮儀制度。《周禮.秋官司寇.大行人》:「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漢.鄭玄.注:「殷同,即殷見也。王十二歲一巡守。若不巡守,則殷同。殷同者,六服盡朝。」也稱為「殷見」。
不事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孫述的實力。他和公孫述是同鄉老友,以為見面後會和前從一樣,親切的閒話家常,沒想到公孫述以接待臣子的禮儀來接見他,還要任命他為封侯大將軍。馬援看到這種情形,就對那些願意留下的賓客說:「現在天下勝負未定,公孫述不知殷勤的求取賢士,和他們一起圖謀爭奪天下,反而講究衣飾儀容和形式小節,這和土、木做成的偶像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怎能長久留住天下賢士?」因而告辭回去,告訴隗囂說:「公孫述這個人的眼光像井底之蛙一樣狹小,又自以為了不起,你不如專心的對付東方的劉秀。」後來「不修邊幅」這句成語就從「修飾邊幅」演變而來,語義轉化成相反的意思,用來形容不講究衣飾儀容或不拘形式小節。
大行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職掌賓客的禮儀,以接待遠方賓客為主。《周禮.秋官.大行人》:「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