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463 ms
共 2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搖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筆、動筆。漢.王充《論衡.程材》:「文吏搖筆,考跡民事。」唐.杜審言〈贈蘇味道〉詩:「據鞍雄劍動,搖筆羽書飛。」
|
赤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貴官出行時前導儀仗之一。《北齊書.卷一二.武成十二王傳.琅邪王儼傳》:「遣中貴驟馬趣仗,不得入,自言奉敕,赤棒應聲碎其鞍,馬驚人墜。」唐.徐鉉〈賀殷游二舍人入翰林江給事拜中丞〉詩:「青綾對覆蓬壺晚,赤棒前驅道路開。」
|
了事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馬鞍上擱兵器的銅鐵環。《水滸傳》第八四回:「那天山勇在馬上把了事環帶住,趲馬出陣。」
|
國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國之初。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
|
雄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鋒利的劍。唐.杜審言〈贈蘇味道〉詩:「據鞍雄劍動,插筆羽書飛。」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七:「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
摘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離、離開。《水滸傳》第二回:「只一挾,把陳達輕輕摘離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線𦞂膞,丟在馬前受降。」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想佳期心攘攘,盼歡會眼巴巴。他怕不是難摘離老人家。」
|
滴溜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旋轉拋擲的樣子。也指滑倒、跌跤。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二折:「箭離弦似一點流星落,我則見滴溜撲墜落在鞍屩。」《孤本元明雜劇.飛刀對箭.頭折》:「磕答的揝住征袍,滴溜撲摔下鞍屩。」也作「滴溜溜撲」、「滴流撲」、「滴留撲」。
|
背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馬鞍套在馬背上。指騎馬。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孩兒休背馬,輛起兜轎,著四個孩兒抬著老身,我親見大人去來。」也作「鞴馬」。
|
上高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婚禮的一種儀式。士族在結婚當晚,將兩椅相背,置上馬鞍,令新郎坐於其上,飲酒三杯,待女方延請三次後離座,婚禮始告完成。見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也作「高坐」。
|
作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疑。元.朱凱《黃鶴樓》第三折:「玄德公可休要作疑,某周瑜我並無歹心。」元.馬致遠〈耍孩兒.近來時買得匹蒲梢騎套.二煞〉:「馬兒行囑付叮嚀記,鞍心馬戶將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