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8.7968 ms
共 15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頭多齒海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頭部略扁,腹部圓,後半部側扁。頭中大,上覆骨板,板上具顆粒突出,枕骨區骨板後端窄。吻部略尖;口在吻端下方,上頜較下頜為長,頜骨具銳利齒帶,腭骨則具一對略呈卵圓形的齒帶,一對與其緊靠而略呈卵圓形的齒帶以及在後方有一對大而呈三角形之齒帶;口邊有鬚3對。第一鰓弓具12-15鰓耙數。體無鱗,黏液膜易落。背鰭有I銳利硬棘及6-7軟條,硬棘具有毒腺,後方具一脂鰭;左右胸鰭各具I硬棘,背、胸鰭硬棘前後緣皆具鋸齒;腹鰭軟條14-17;尾鰭深分叉形。體背呈藍灰色,體側灰白色,腹部淡白。各鰭略偏黃;脂鰭具黑緣。以前所記載之泰來海鯰(Arius thalassin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
白帶固曲齒鯛(白帶椒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ectroglyphidodon leucozona (Bleeker, 1859)
體為卵圓型,側扁且高;鼻端覆鱗達鼻孔,眶下骨被鱗,眶前骨與眶下骨之間無凹刻,前鰓蓋骨與眶下骨邊緣平滑無齒;頜齒1行,齒長有切緣,側線中斷,尾鰭凹入。體色成魚(5~9公分左右)為一致的黑褐色,體側中央有一白色帶掠過,胸鰭基部有1小黑斑;幼魚(3公分左右)為鮮黃色,軀幹中央直橫列1條白色寬帶,背鰭中央位置有1大眼斑,最大體長9公分左右,屬於小型雀鯛。
熱帶印度至西太平洋之間海域。
棲息於水深0~2公尺間的岩礁區海域,喜在波浪平靜稍起伏處之暴露區活動,以海底藻類為主食,在台灣南部較常見到,幼魚體色鮮艷,被當作水族觀賞魚類,成魚外貌平凡。
小型魚類,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
二犬齒獸(未定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等犬隻大小,身體短而寬,頸短,頭骨大,上頜有兩顆顯著的大犬齒,其餘齒退化成角質板狀,素食性。犬齒主要用以挖掘植物柔軟的地下莖,故常嚴重磨損,嚼草則依靠類似烏龜的角質喙。 分布於Sokolki , Malaya Severnaya , Dvina River , North Russia(北俄)
|
寇氏真岳齒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岳齒獸是活躍在北美洲漸新世時期的一種常見的偶蹄類草食動物,而寇氏真岳齒獸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的外貌有點像豬或野豬,大小則和羊差不多大,但有著瘦長的頭骨,較長的身軀,以及短的四肢,每隻腳上有四趾。而在演化上,它與會反芻的羊、鹿等關係較為密切。 口腔內有44顆牙齒,上犬齒特化成像鑿子一般且突出,而下犬齒門齒化(指下犬齒的型態功能與門齒相似),頰齒則變為強壯、高齒冠的月牙形齒,以方便更容易磨碾與咀嚼食物。這些重要的特徵,在後來的駱駝和鹿身上也都還仍然保有。 在現在北美南達科塔州(South Dakota)的漸新世地層中,有大量發現真岳齒獸頭骨、顎骨、肢骨片段及牙齒等紀錄。古生物學家推測這裡早...
|
齲齒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婦人巧笑的樣子。語本《後漢書.卷三十四.梁統傳》:「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嗁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
|
半齒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舌齒或舌與前齶部位的鼻音,今多已演化為濁擦音,日母字即屬之。
|
大羽羊齒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型單葉、羽狀複葉或成叉狀。葉或小羽片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匙形;邊緣全緣、淺波狀、齒狀或鋸齒狀。中脈(第一次脈)顯著;側脈分1-3級(或稱第2-4次脈),在分細脈,細脈亦分叉數次;側脈和細脈羽狀、簡單網狀或重網狀;具有鄰脈、縫脈等。生殖器官不詳。 本類是華夏植物群的典型代表,分布在朝鮮、印尼和我國大部分地區,少數屬種發現於日本、北美、土耳其和蘇聯的亞美尼亞;最早出現於晚石炭世(?),繁盛於二疊紀,晚二疊世最盛,中生代早期僅殘存少數種。
|
皺唇鯊或九道三峰齒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iakis scyllium (Müller et Henle, 1839)
上、下頜齒皆具強而有力之中央齒尖及兩側小齒尖。成魚胸鰭呈寬三角形。第一背鰭後緣切線與身體垂直。脊椎骨149~155節。體表具稀疏分散之黑點,仔魚時則具寬的鞍狀斑,成魚時黑點會褪色甚至消失。
本種出現於北緯20~50度間之西北太洋沿岸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及西南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底棲或接近底棲的種類,喜好出現於河口淺水區,特別是砂底或海藻覆蓋的海底。卵胎生種類,每胎產仔10~20尾,以小魚或甲殼類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為食。最大可成長至15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在100公分左右。
可供食用,唯數量不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皺唇鯊科(Family Triakidae),Houndsharks
|
斑狀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於牙齒發育時期,飲用過量氟化物濃度過高之飲水,因而引起牙釉質發育不良,牙齒表面產生缺陷及灰褐色染色之一種牙病。
|
齒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牙齒相撞擊,比喻非常恐懼害怕。語本《東觀漢記.卷九.蓋延傳》:「龐萌一夜反畔,相去不遠,營壁不堅,殆令人齒欲相擊。」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