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8.13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政府發給外國僑民的永久居留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喬治‧弗(1861~1943)是美國教育家、農業化學家、植物學家,出生於密蘇里州的鑽石叢(Diamond Grove, Missouri),雙親是黑奴;當他還是嬰兒時,父親被殺身亡。弗的母親及小孩們均遭匪徒綁架,主人摩西‧弗(Moses Carver)以一匹值美金三百元的馬換回病重的喬治‧弗。在宣告解放黑奴後,他在主人家又住了數年,並承襲了主人家的姓。
  弗自幼心思敏銳,就展現對植物過人的直覺知識。他十歲離開主人弗家,到密蘇里州聶塞的一所只有一間教室的學校讀書。由於勤奮向學,加上恩主傾力支持,始得以繼續接受教育。一八八五年,他自肯薩斯州明尼亞波利市的高中畢業,雖然他...
氏麻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界上的關、哨所或檢查站。如:「鑑於夾帶毒品過關的人日多,美、墨的邊最近檢查甚嚴。」
彼得羅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一幕四場的滑稽舞劇,又名《Petrushka》。1911年6月13日由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首演於巴黎的夏特萊劇場(Théâtre du Châtelet)。米契爾.佛金(Michel Fokine)編舞,史特拉溫斯基(Stravinsky)和貝諾瓦(Benois)共同編劇,貝諾瓦兼任舞台設計,史特拉溫斯基兼任作曲。舞者則由尼金斯基(Nijinsky)、薩維娜(Karsavina)、歐爾洛夫(Orlov)及卻革堤(Cecchetti)擔綱。此劇主要描述在魔手下,三名被賦予生命及情感的木偶之間的三角戀情...
黃麒 & 葉蓉《現代芭蕾》199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George Balanchine and Francis Mason《101 Stories of the Great Ballets》1989.
書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後亦稱流通(Charging Card)、流通條(Charge Slip),或借書條(Book Slip)。每一冊書均配置書後1張,有如目片大小者,也有狹長形(2x5吋)的,有硬紙或塑膠質料的,並有不同部門資料用不同顏色的,總之,以經久耐用及方便管理為原則。上面記著辨識此書的資料:左上角為此書之索書號碼,亦即書碼;另外有書名、作者及登錄號碼。下面及反面則分為數欄,以供記載借書日期、借書證號碼、借閱人簽名及還書日期等。平時放在書封底內側的書後袋中,有人借這本書時,將其抽出,或由流通人員依借書人的證件在第一個空白欄填入以上各欄資料,或由借書人自行填寫。依各館管理需求及不同流通制度,書後...
西泥濛氣差公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線自天體傳來經過大氣上層時發生折射,因而所生天體位置之變移是為濛氣差,因濛氣差所生之改正,謂之濛氣差改正(r)。西尼濛氣差改正公式如下:r=A tan z`+B tan3 z`式中r為濛氣差改正,z` 為觀測天頂距,而A=(p/760×270/270+t)60.10"B=(-p/760×270/270+t)0.072"P為測站之大氣壓力,以公厘為單位之水銀柱高。t為測站之攝氏溫度。
斯提來諾第二定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稱的斯提來諾第二定理亦即所謂principle of complment aryenergy或稱之為Castiglino's theorem on deflection。參見work, comple-mentary的定義,由其中可以看出餘功 ,所以e=∂C/∂p,就一般小變形線彈結構言,餘功C應等於應變能U,是故e=∂U/∂p;茲以文字敘述應:將線彈結構總應變能,對結構承受任一集中外力做一次偏微分,可得結構沿該施力方向之位移。文中總應變能U=ΣUi表示各桿件承受不同力的應變能的合成。
  同理可以看出 或dU=pde此,所以p=∂U/∂e,這是斯提來諾第一定理所論述的範圍...
視窗加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快視窗處理速度的硬體介面。
桑馬古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自西班牙的歌舞,1824年出現在智利,有時被稱為《Sambacueca》,但和非裔巴西的森巴舞無關,在秘魯、阿根廷和玻利維亞都有相似的舞。《桑馬古威舞》總是用大調,通常以6/8拍的節奏,舞名常簡稱為《Cueca》,舞蹈動作據說是象徵公雞和母雞,這從觀眾所唱的歌詞中可以發現,此外,cueca之名實來自於clueca ── 母雞孵蛋時所發出的咯咯聲。這支賣弄風騷的舞蹈,舞伴面相對,舞中有追求及逃逸,接近和後退,女孩最終會讓自己被逮住。每位舞者揮舞頭巾,舞的高潮在於觀眾能夠很近地看到舞伴間的競爭;當女孩很快的後退轉身,男子必須在那一瞬間背對女孩,否則將遭所有觀眾取笑。此舞由吉他、鈴鼓和豎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