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溫室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太陽輻射以短波型態進入大氣,部分反射回大氣、太空,其餘被地面所接收。地面接收短波輻射之後,再以長波輻射方式散逸出去。由於大氣中的水氣、二氧化碳、臭氧、一氧化氮、甲烷、氧氣等溫室氣體,具有選擇吸收性,吸收地表長波輻射,將能量截留下來,造成地表保暖作用,從而使得平均溫度上升,此稱為溫室效應。工業革命以後,人口增多,工業化快速發展,使得溫室氣體增多,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暖化問題也因此更趨嚴重。隨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地球表面和大氣層下部有增強趨勢的變暖現象。大氣層容許很大一部分來自
熱輻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物體內帶電粒子因熱運動而產生的電磁波輻射。物體的熱透過電磁波輻射,無需經由媒介物質,直接傳送到遠處。如我們所感受到的太陽熱度。
殺人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2) 慧星:環繞太陽運行的小質量天體。主要分為彗核、彗髮和彗尾三部分。其外貌和亮度均隨著與太陽距離的遠近而發生變化。軌道是以太陽為焦點的圓錐曲線。以拋物線居多,橢圓次之,雙曲線最少。解體後轉化為小行星或流星群。中古時,彗星的出現常被視為災禍、戰爭的不祥之兆。 (3) 竟天:布滿整個天空。 (4) 六王:戰國時代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大國。 (5) 攘:排斥、排擠。 (6)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族的總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二六.天文志》
秦庭之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到極點呀!」伍子胥聽後,請來人回告申包胥說:「我急著報仇的心情,就像趕路人一樣。路途還很遙遠,可是太陽已經下山了,我怕等不及,所以只有違背常理做事,管不了那麼多了。」不久,申包胥奔馳到秦國,希望能請求秦王發兵援救楚國,他在秦國朝廷外整整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說:「楚王雖是無道昏君,但卻有如此忠貞的臣子,朕怎能棄之不顧呢?」於是派兵攻打吳國,楚國也因此倖免於亡。(註1) 例句黃董事經商失敗,負債累累,不得以乃作「秦庭之哭」,終於感動了他的岳父,出面幫他籌一筆錢,作為還債及東山再起的資金。(註2) 參考書目註1:...
羞花閉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1>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2>兮若流風之迴雪3>。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注解〕 (1) 髣髴:音ㄈㄤˇ ㄈㄨˊ,似乎、近似,亦作「仿佛」、「彷彿」。 (2) 飄颻:隨風飄動。颻,音|ㄠˊ。亦作「飄搖」。 (3) 迴雪:形容舞姿曼妙,宛如雪因風而飄舞。 2.「羞花」:唐.李白〈西施〉詩(據《全唐詩.卷一八一.李白》引)西施1>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注解〕 (1) 西施:...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短詩精選》殿堂出版社 1988年4月《有一條永遠的路──羅門詩集》尚書文化出版社 1990年4月《太陽與月亮──羅門蓉子詩歌集》花城出版社 1992年3月《羅門詩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3年7月《誰能買下這條天地線》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12月《羅門長詩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4月《羅門短詩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4月《在詩中飛行──羅門詩選半世紀》文史哲出版社 1999年12月《羅門精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年3月《全人類都在流浪》 文史哲出版社 2002年4月《The Collecte...
旱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會游泳的人。如:「我已經學會游泳,不再是一隻旱鴨子了。」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上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太陽,一國之內不能同時有兩個君主存在。比喻事物不能同時有兩大。《孟子.萬章上》:「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三國演義》第八○回:「華歆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漢帝既禪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也作「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剛出來的樣子。《廣韻.平聲.虞韻》:「旴,日始出貌。」
冬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南半球則相反。通常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或二十三日。也稱為「冬節」、「南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