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翻天攪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翻地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朝詩人劉商,字子夏,彭城人,少時博學強記。大曆進士,官至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他能文善畫,喜好道術,詩以樂府見長。著有〈胡笳十八拍〉傳世,當時兒童婦女皆能誦之。〈胡笳十八拍〉是敘述漢末才女蔡琰陷胡的坎坷際遇。蔡琰,東漢陳留圉人,名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
|
補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報答恩惠。漢.蔡邕〈薦太尉董卓可相國并自乞閒冗章〉:「非臣碎首靡軀所能補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虧得祖父撫養成人,以有今日。這昊天罔極之恩,無從補報萬一。」《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賓梁有甚麼分付,俺沒有不依的。可是這一年家,大事小節,不知仗賴多少,正沒的補報哩!」
|
駮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駮議」。漢.蔡邕〈獨斷〉:「凡群臣上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後漢書.卷四八.應奉傳》:「又集駮議三十篇,以類相從,凡八十二事。」也作「駁議」。
|
懿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盛。漢.蔡邕〈太尉李咸碑〉:「懿鑠之美,昭登于上。」
|
興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風。漢.蔡邕《獨斷.卷上》:「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
|
稷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五穀之神。因稷為五穀之長,故以稷神指五穀之神。厲山氏子柱,能殖百穀,帝顓頊舉其為農事之官,天下遂蒙其利;周的先祖棄亦能殖百穀,故後亦稱柱與棄為「稷神」。見漢.蔡邕〈獨斷上〉。
|
言從計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的話與獻的計謀都被採納聽從。形容深被信任。漢.蔡邕〈太尉楊賜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言從計納,亦不敢宣。」也作「言聽計行」。
|
翕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威盛的樣子。《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隆貴翕習,積富無崖,據巧蹈機,以忘其危。」《文選.左思.蜀都賦》:「亦以財雄翕習邊城。」
|
有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習慣於朝代前加「有」字,故稱周朝為「有周」。《文選.潘岳.楊荊州誄》:「邈矣遠祖,系自有周。」《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
|
心如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如刀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如刀割」原作「心肝若割」,謂猶如心頭被利刃割過,通常用來比喻內心的痛苦感受。漢代蔡邕〈太傅胡廣碑〉一文說道:「進睹墳塋,几筵空設;退顧堂廡,音儀永闕。感悼傷懷,心肝若割。」意思是說:我來到你的墓前,看到祭桌上空空蕩蕩的;再回頭看昔日常見你影子的長廊廂房,卻也望不到你的音容身姿。內心的傷痛油然生起,像是有把利刃正割著我的心頭。此處作者便用「心肝若割」比喻自己內心極深刻的痛苦。後來「心如刀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