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2.74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刺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毛。昆名。泛指蝶類或蛾類的幼,身體細長而柔軟,呈圓筒狀,外表分節,每環節的疣狀突起上生有短毛,顏色則視種類而異。
漆黑鹿角鍬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型鍬形,體色黑,雄27-66mm,雌22-45mm。雄大顎呈明顯圓弧狀彎曲,內側除基部外有一列齒突,翅鞘不具刻點,外觀有明顯光澤。雌眼緣後方有一小突起,前胸背板外緣具微鋸齒緣,翅鞘不具刻點,外觀有明顯光澤。
松毛黑點瘤姬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條長角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enelmis sauteri Kôno, 1936 黃條長角泥 狹溪泥甲屬(Stenelmis)學名的意思指的是細長(steno-)的長角泥(-elmis)。廣泛分布在整個古北區和新北區,但是因為目前包含的種類眾多而地理範圍廣,其分類未來或有可能修訂。本屬的成體形呈長橢圓形,兩側約略平行。體長在5mm以下,觸角絲狀,約與頭寬等長;前胸背板中央有一縱走凹陷,兩側有隆條;翅鞘具有明顯點刻列。幼前足基節窩四週被骨片包圍,呈封閉式。 本種是臺灣的長角泥中少數有斑紋的種類,翅鞘上有兩條縱走的黃紋,上下四個角落也都有黃斑。花東縱谷有另一個具有黃斑的種類,但是沒有縱走黃紋,不難區別二者。體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於雙翅目搖蚊科,搖蚊為完全變態,一年繁殖一至二代,卵、幼和蛹生長於水中,成則在空中。搖蚊幼可生活在各種水體中,搖蚊屬能在高有機物濃度的水體中生存,因此,在環境工程上,搖蚊屬的幼常被用作於生物指標,或作生物監測之用。其中一種紅的幼為鮮紅色,大小約10mm,生活在缺氧的水中,主要以細菌、微小動物為食物來源,經常在污水溝、污濁度高的湖泊大量產生,在廢水生物處理系統中,紅若大量產生,則會因攝食污泥而造成水質惡化,一般若能維持在平衡狀態,則可得到BOD小於10mg/L的出流水。
黃海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海毛Chloeia flava 分類地位上屬於仙科(Amphinomidae)的一員,體型略為寬扁且狹長,體長約5~13公分,體寬約2.5~3.5公分,體節約30節,體色多樣,身體多為淡紅棕色,背部中央有一串鑲白邊的紫褐色橢圓或圓形斑紋,體側的鰓為羽狀紅褐色。本種剛毛束長,其中接近背面有一根為紫褐色之外,其他的剛毛皆為白色,內有毒腺,剛毛接觸皮膚後,會刺入並注入毒液,造成刺痛。黃海毛隱匿在潮間帶至100公尺深的泥質砂或軟泥質底的海底石頭下方,屬於底棲性動物,偶爾會到沙面覓食或於夜間在海面上游泳,以浮游生物與碎屑為食,中文別名為「黃斑海毛」,英文名為「Fire worm」、「Golde...
等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刺是具有雙瓣殼的節肢動物,兩殼鉸合線平直,殼體在背側各向前、後延伸成刺狀;體有分節,前端有一對外伸帶柄的眼與小觸鬚,其後有14對外形類似的雙支形附肢,每一附肢包括有分節短的內足與邊緣有剛毛的槳狀外足。 等刺化石的地理分布相當廣泛,包括西班牙、西伯利亞、澳洲南部與中國西南地區早期寒武紀地層,以及北美早期至中期寒武紀地層;從古地理分布的角度來看,等刺化石的分布似乎集中於熱帶與亞熱帶海域。澄江生物群中的等刺類至少有3個種,其中最大的個體包括前後刺,全長可達10公分以上。
跟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孑孓的別名。參見「孑孓」條。
襟首葉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名Amphitrite worm。身體非常柔軟,體長約可達8公分,身體寬約0.3公分,體節約10至150節,第1對側葉長在圍口節(第1節),第2對側葉長在第3節,活體背面呈淡綠色。頭部有很多很長、絲狀、可伸縮的觸手,觸手長約20至30公分。頭部有一對眼點。
白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綱同翅目介殼科。體長一點五公釐,橢圓而色灰,與浮塵子相似。體內有蠟線能分泌白色蠟質,熔點高,可作為蠟燭的原料,還能製成藥品或用以打光木器等。簡稱為「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