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4.2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槍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使用古代武器長槍的技法。
躬蹈矢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躬蹈,親身踐行。矢石,武器。躬蹈矢石指親赴戰場作戰。漢.曹操〈舉泰山太守呂虔茂才令〉:「躬蹈矢石,所征則克。」
坐而待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火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一種利用火力發射彈丸的炮。
泣血枕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憤得眼睛流血,睡覺時還枕著武器。形容化悲憤為力量,刻苦自厲,立志復仇。《南齊書.卷三八.蕭赤斧傳》:「蕭雍州勛業蓋世,謀猷淵肅,既痛家禍,兼憤國難,泣血枕戈,誓雪怨酷。」《梁書.卷六.敬帝本紀》:「朕以荒幼,仍屬艱難,泣血枕戈,志復仇逆。」
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是武俠小說。撰寫武俠小說除須突破時空限制外,還得掌握歷史淵源、地理環境,舉凡穴道、武器、劍術,刀術等,仍須有所涉獵,才能將武俠世界裡精彩的恩怨情仇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是其他文學型式所不及的。 著作 《鐘聲21響》、《鐘聲再響21》、《龍子農孫》、《穿梆小報告》、《阿圖放槍》、《媽媽太媽媽》、《手扶鐵窗向外望》、《我不入監獄誰入監獄》、《手銬腳鐐台東行》、《浪子不回頭》、《少年浪歌》、《母親的手》、《祖父母的手》、《成功的手》、《三三年》、《我在死牢的日子》、《含笑看我》、《父親的手》等。
手無寸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無寸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零方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八二年,美蘇日內瓦限武談判,討論美蘇兩國在歐洲戰場有關部署中程核子武器的平衡,由美國提出的裁減核武方案。以取消美國與西歐盟邦預定部署的潘興二式飛彈、巡弋飛彈為交換條件,要求蘇俄完全拆除部署在歐洲的SS二○中程移動式核子飛彈。此一拆減至零的方案,稱為「零方案」。
投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兵,放下武器。《文選.揚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三國志.卷四四.蜀書.姜維傳》:「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咸怒,拔刀砍石。」
拋戈卸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戈,古代的兵器。甲,古代軍人身上所穿的戰袍。拋戈卸甲指丟下武器,脫掉戰袍,表示在戰場上打了敗戰。《孤本元明雜劇.大戰邳彤.頭折》:「你則好拋戈卸甲走如飛,那裡也軍前得勝敲金鐙。」也作「拋戈棄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