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玩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虞乃止。 〔注解〕 (1) 瓚:公孫瓚(?∼西元199),字伯珪,東漢遼西令支人。曾令烏桓遠塞外,又鎮壓黃巾軍有功。後與袁紹相爭冀州,兵敗自焚而死。瓚,音ㄗㄢˋ。 (2) 紹:袁紹(?∼西元202),字本初,東漢汝陽人。曾起兵討董卓,後據河北,與曹操戰於官渡,大敗,發病而死。 (3) 虞:劉虞(?∼西元193),字伯安,東漢東海郯人。董卓為政時,授大司馬,封容丘侯。後討伐公孫瓚,兵敗被殺。 (4) 稟假:俸給與借貸。假,音ㄐ|ㄚˇ,借貸、預支。
脆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懦弱無用。唐.陸龜蒙〈野廟碑〉:「一旦有天下之憂,當報國之日,則恇撓脆怯,顛躓踣。」《宋史.卷四八六.外國傳二.夏國傳二》:「得漢人通者為前軍,號『撞令郎』。若脆怯無他伎者,遷河外耕作。」
跬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時的名譽。《莊子.駢拇》:「句遊心於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
孔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特指孔雀。《晉書.卷三六.張華傳》:「鵾雞於幽險,孔翠生乎遐裔。」
因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原委、緣由。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不爭將這屍傷彩畫成圖本,則合把屍狀詞因依例申。」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今日就開封府審問出因依,這幾個流在邊荒地。」也作「因地」。
東躲西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逃跑、躲避。形容害怕至極,避之唯恐不及。《隋唐演義》第五回:「前時這干強徒,倚著人多,把一個唐公與這些家逼來逼去,甚是威風。這番遇了秦叔寶,裡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也作「東躲西逃」。
引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殺。《舊唐書.卷八八.韋思謙傳》:「或受誅夷,或遭殛,並甘心引分,赴之如歸。」《資治通鑑.卷一四.漢紀六.文帝前十年》:「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
塗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塗,塗改。乙,上下兩字顛倒。塗乙指增刪改文字。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塗改添注》:「洪容齋引貽子錄云:『燭下寫試無誤筆,即題其後云,並無楷改塗乙。』」
魚驚鳥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成群的魚鳥潰散逃離。形容人因受驚擾而紛紛走避奔。南朝陳.徐陵〈冊陳公九錫文〉:「公以國盜邊境,知無不為,卹是同盟,誅其醜類,莫不魚驚鳥散,面縛頭懸。」也作「鳥驚魚潰」、「鳥散魚潰」、「魚潰鳥散」。
趕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趕驅離。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因每頓吃一斗米的飯,大主人家養活不過,將我趕逐出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那個野獸恰像有人趕逐他的,伏亭下,斂足瞑目,有若待罪一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