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4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逃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大石名。傳說石從他處逃來,故名。北魏.道元《水經注.溱水注》:「利水又南逕靈石下。靈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廣圓五百丈。耆舊傳言,石本桂林武城縣,因夜迅雷之變,忽然遷此。彼人來見,歎曰:『石乃逃來!』因名逃石,以其有靈運徙,又曰靈石。」
漰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波浪撞擊的聲音。北魏.道元《水經注.河水注》:「雖世代加功,水流漰漭,濤波尚屯。」
凶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俗陋惡或不吉利的地方。北魏.道元《水經注.淇水注》:「子路患宰予顧視凶地,故以足蹙之,使墮車也。」
兩雄不俱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華、能力相當的人因相互猜忌而不能相容。語出《史記.卷九七.生傳》:「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蕩,農夫釋耒,工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豪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出的人物。《漢書.卷四三.食其傳》:「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宋.陳與義〈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詞:「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緪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繩所製的橋,可懸以渡河。北魏.道元《水經注.河水注》:「騎步相持,緪橋相引。」
插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轄宜都市北。北魏.道元《水經注.江水注》:「江水歷空泠峽,東徑宜昌縣之插灶下。」
暑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二個庚日的前一天止,共三十天,每十天為一伏,分為初伏、中伏、終伏三伏。這段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稱為「暑伏」。北魏.道元《水經注.夷水注》:「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縱暑伏之辰,尚無能澡其津流也。」
燒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火葬。北魏.道元《水經注.河水注》:「舉國事佛,有一道人命過燒葬,燒之數千束樵,故坐火中。」
基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室的基礎和高度。北魏.道元《水經注.㶟水注》:「有故宮廟樓榭,基雉尚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