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文經度觀測時,使用之計時器如有兩筆,以一筆記時刻,另一筆記觀測紀錄,而筆差乃兩筆之紀錄不相應時所產生之差。
鉤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縣不說「鉤鉤」,說成「鉤鉤仔(音teu11 gieu24 gieu24 e31四)」。形容伸探看、一副引領企盼的樣子。例:聽講厥滿子今晡日會轉來,佢歸朝晨鉤鉤(仔)。(聽說他的小兒子今天要回來,他整個早上都在引領企盼。)
二點鏟沫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二點鏟沫蟬。體長(含前翅)約7.1± 0.5 mm。額區背面的中央長度與寬度略等。前翅褐色,具6條淡紅色條紋,最外面1條被複眼中斷,此些線條向後延伸至小楯板與前翅;前翅有1條紅棕色條斑,自基部向後方中央延伸,斑紋的後面最寬,有2條細線分布其上;在每一邊的邊緣上方顏色相同,前面有一條曲線條斑,自端室起,止於端部;此外,在端室之3/5處有另一條斑,向內與向後分布,並於一個角度向內緣轉彎,在內緣處,相當於後面端室的點,此條曲線向上彎向頂端,有1個卵圓形的黑斑,下側為紅磚色,有一寬的紅色斑往下走向部與複眼以及部與胸部之邊緣。

阿扁蟋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體色棕色至深棕色,頂前方具有一條白色或黃色橫帶,後區具有6條縱紋,成蟲體長為12至16公厘,雌蟲稍小,雄蟲部側面觀為三角形。
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背部近於平耳;體背隆起,腹緣近平直。吻略鈍。眼中大,近背緣。前鰓蓋骨後緣具強鋸齒;鰓蓋骨後緣具棘。上下頜齒細小;鋤骨齒及腭骨齒皆存在。體被圓鱗;眼眶間隔具鱗;側線鱗數41-45。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部之鰭膜末端呈簇鬚狀,硬棘數X,軟條數12,第1軟條延長,但不呈絲狀;臀鰭硬棘數III,軟條數6;胸鰭最長之鰭條末端僅達肛門。體灰白色至淡褐色,腹部較淡,部及體側散佈著大小規則排列的紅褐色至暗褐色橫斑;部眼下方另具2紅褐色點斑狀斜帶;吻部亦具1紅褐色點斑狀斜帶。各鰭淡色,背及尾鰭具紅褐色斑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方、那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卵形,長約25 cm,寬約17 cm,前端有短突尖,基部楔形或圓;托葉長約5 cm,不抱莖。果實小,內有黏液。

尖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胸部長的2.5—3.0倍,與腹部等長。第1胸足腕節後緣光滑,無輔助突;腕突抵達掌節末緣;掌節後緣呈鋸狀,後末角具1角突;指節後緣中部具小刺。第2胸足具長狹腕突和長掌節;其餘與第1胸足相似。第5、6基節狹長,為寬的12倍。雌性第2—6胸節上具5對鰓,雄性第5—6胸節上具2對鰓。各尾肢內外肢均發達,與原肢分離。第1尾肢為第2尾肢的1.5倍。尾扇尖,約為第2尾肢長的1.5倍,為雙尾節的1.5—2倍。
尾鱗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VI, 32;臀鰭I, 32;胸鰭18。體特別延長,呈鰻形狀,前部分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背緣與腹緣平直。頂部中央內凹,長為體長的1/6~1/5倍。眼睛極小、退化,居上側位。吻部頗寬。口稍斜裂,下頜較上頜突出。體後半部被小圓鱗,部、項部及胸部皆裸露無鱗。背鰭發達,背鰭基底極長,背鰭基底佔背緣的4/5;胸鰭圓形;腹鰭圓形,呈吸盤狀;臀鰭與背鰭同形,但其基底短於背鰭基底長,約佔腹緣的3/5;尾鰭長圓形。背鰭、臀鰭、尾鰭彼此相連接。體呈暗紅色;胸鰭基部有一弧形紅紋;各鰭膜呈淺紅色。高體短鰻鰕虎(Brachyamblyopus anotus)為其同種異名。(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
翡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外形相同。黑色,頸圈白色、喉部白色。身體背面黑紫色,腹面淺橘褐色,初級飛羽基部的白色斑塊飛行時很明顯。喙紅色,眼睛深褐色,跗蹠與趾紅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