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冠冕眶燈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 14;臀鰭 15;胸鰭 12;腹鰭 8;尾鰭 19。側線鱗 38。鰓耙 21 ( 7+1+13)。 體中等高,側扁;頭部稍大。吻鈍尖。尾柄短。眼較大。口裂大,上頜骨後部不擴大,末端超過眼眶後緣。兩頜和腭骨為尖銳小齒帶,犁骨和中翼骨具小齒齒叢。腮蓋後緣中部尖,上部凹形,左右腮膜分離,且不與峽部相連。體被圓麟,側線完全。背鰭1個,起於腹鰭基的後上方;臀鰭起於背鰭末端的下方,背、臀鰭基長幾相等;脂鰭位於臀鰭末端上方;胸鰭基位低,鰭條短;腹鰭離胸鰭基較臀鰭基近,鰭條超過臀鰭起點;尾鰭分叉。甲醛液浸標本呈褐色,頭部散布黑色色素斑點。 發光器:鼻部背位發光器(Dn),小而圓 ,指向前方;鼻部腹位發光...
|
頭冠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美國新墨西哥州南部美斯卡雷洛(Mescalero)阿帕契(Apache)印第安人的假面舞者,扮演所謂的精靈「Gahe」(山中之人)。舞者在醫病和青春期儀式中表演,持續跳四個夜晚藉以驅除病魔,整個舞蹈中絕不能出差錯,亦不得被人碰觸。為了遵守美國原住民宗教的基本精神 ── 即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他們分成四區跳舞,由四個方向向聖火靠近。在契利卡瓦阿帕契(Chiricahua Apache),每位舞者象徵一個方向及其相關的顏色,戴著很高呈分枝狀的頭冠(或叫王冠),並用黑色頭巾緊緊纏住臉,遮掩整個容貌。頭冠舞者表演高起的步伐和蹲下的步伐,而且兩種舞步輪替。每位舞者的軀幹繪以象徵意義的塗彩,塗彩過程伴隨著...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跳加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加官。傳統戲劇開場或喜慶節日宴會時,會先有一人戴喜神或財神面具,身穿紅袍,手裡拿表示慶賀的字幅,有討吉祥、祝福之意。
|
冠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ophostrix cristata
體長36~43公分,體態纖長,尾長而腳小,跗蹠有毛,虹膜深褐色。白色眉線和尖而長的耳羽連成一氣,耳羽豎起時頭部像是有一個白色的Ⅴ字型。淺色型面盤栗紅色,背面黃褐至灰褐色,翼上覆羽具白斑,腹面污白色,胸前顏色較深;深色型面盤深棕色,邊緣黑色,背面深褐色,腹面淺褐色。亞成鳥耳羽較短,且面盤深色,體羽白色,飛羽似成鳥。
共3亞種,分布於美洲,由墨西哥南部至波利維亞及巴西中部。
生活於潮濕的森林及古老次生林,喜歡停棲於溪流附近視野良好的濃密灌叢,活動海拔在2,000公尺以下。主食鞦形蟲、直翅類昆蟲及蛾類幼蟲,僅在夜間活動。繁殖2~5月,於樹洞中繁殖,幼鳥至少9月以後才離開親鳥。冠鴞於各分布地均為留鳥。但族群數量及生態習性等資料均十分有限,可能面臨的威脅為森林砍伐所帶來的棲地破壞。
鳥綱(Class Aves)
鴞形目(Order Strigiformes)
鴟鴞科(Family Strigidae)
|
紫冠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nelope purpurascens
體長91公分。頭有頭冠,喉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腳紅色。除了翅和尾羽為綠褐色之外,其他部分為紅褐色,頸部、胸部的羽毛邊緣則具有白色斑紋。
共3亞種,分布於中美洲,自墨西哥至厄瓜多爾西部、委內瑞拉北部,最高可至海拔1,000公尺。
棲息於潮濕森林、灌叢等丘陵環境。晨昏時較常活動,多成對出現,會沿著樹枝行走尋找野生無花果、漿果和多汁植物為食。儘管為樹棲性,但有時也會下到地面覓食落在地上的果實。繁殖期時,雄鳥會慢速飛行,但快速地振動翅膀,一邊發出吵雜的、類似擊鼓的聲音,來作求偶展示。因為狩捕壓力和森林的砍伐,使得此種鳥類已經從很多地區消失,目前呈塊狀分布。
鳥綱(Class Aves)
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鳳冠雉科(Family Cracidae)
|
瘤冠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大灌木。莖直立,小枝密生貼伏毛,漸變無毛。葉寬卵形、歪卵形或近於圓形,長10-27 cm,寬6.5-20 cm,先端銳尖至漸尖,細鋸齒緣,葉基鈍至圓。
|
窗冠耳葉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雄蟲 14 mm,雌蟲 18 mm。體暗褐色,帶赤色光澤。頭部暗褐,向前突出,頭冠中央及兩側區呈山字形隆起,致兩側各有一大一小之低凹區,此凹區薄而色淡、半透明似〝窗〞;頭冠具刻點;額區端部中央有 1 條黑帶;複眼黑褐色,單眼暗紅色。前胸背板及中胸小楯板暗褐色,前胸背板後部兩側突起物的末端深暗,此突起呈片狀相當大,在雄蟲中向上直立,雌蟲更大且向上前方略傾斜,前胸背板亦具刻點;中胸小楯板的中前部平伏,後端丘狀隆起。前翅半透明帶有黃褐色,散布刻點及褐色小點。蟲體腹面及足為黃褐色,腹部背面呈紅褐色。
|
白冠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和頸純黑而輝亮,背面及兩翼石板灰黑色,向體後漸沾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第1 初級飛羽外 邊緣白色,其餘初級飛羽羽端黑色,次級飛羽羽端中央白色;腹面淺石板灰黑色,胸、腹中央羽色較淺,羽端蒼白色,尾下覆羽黑色;虹膜紅褐色;喙端灰色,基部淡肉紅色;跗蹠、趾及瓣蹼橄欖綠色,爪黑褐色。幼鳥頭側、頦、喉及前頸灰白色,雜有黑色小斑點,頭頂黑褐色,雜有白色細紋。
|
栗冠彎嘴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mtostomus ruficeps
體長21~23公分,全身大致為暗褐色,虹膜黑色,頭頂為栗紅色,有一細長的白眉,喉及胸部為白色,翅膀上二條白色的翼帶及尾羽末端的白斑在飛行時明顯,雌雄羽色相同。
分布於澳洲東南部的內陸地區。
喜好較乾燥且開闊的森林或灌叢環境,成群活動,好動且充滿活力,平時十分吵雜,多在樹叢底層跳躍或振翅移動,較其他種類的彎嘴鶥害羞。主要食物為昆蟲、無脊椎動物、小型兩棲類及爬蟲類,亦食用果實及種子。繁殖期6~10月,繁殖習性如科特徵,巢為大型的圓頂狀,由樹枝組成,內襯以草、鬚根及羽毛,築於低矮的灌叢或幼樹,每窩產3~5枚卵,暗黃色至灰色而有光澤,上有黑色如髮絲般的花紋。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彎嘴鶥科(Family Pomatostomidae)
|
紅鰭冠海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下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中側稜平直而終止於臀部骨環處。吻長,頭長為其2.0-2.1倍;吻部背中稜低位或僅留痕跡。主鰓蓋具一完全的中縱稜。體環不具縱棘;無皮瓣。骨環 16-18 + 32-37;背鰭鰭條數 23-33;胸鰭鰭條數 13-18;尾鰭鰭條數10。體呈淡灰色,頭部及體側具甚多不規則線紋且交措成網狀;管狀吻、體背部稜棘及尾鰭呈橘紅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