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代宮殿。後亦泛稱皇帝的正殿。金.元好問〈太常引.十年流水共行雲〉詞:「莫話洛陽春,更誰似金鑾故人。」明.朱權《卓文君》第三折:「我本是臨邛的酒徒,倒做了金鑾的侍讀。」
如之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到了秦國,秦王也不會見我啊!除非我能帶著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前往,也許就有機會見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秦王懸賞千金要他的腦袋。太子丹聽了說:「樊將軍是來投靠我的,我怎能為了自己而殺了他?請你再想別的方法。」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就私下去見樊於期,告訴他這個想法。樊於期聽了後,馬上拔出利劍當場自殺。太子丹聽說這件事,趕去阻止卻已經晚了一步,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痛哭失聲。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只有將樊於期的頭放在盒子裡封起來,交給荊軻,讓他帶去秦國求見秦王。後來「無可奈何」就用來指毫無辦法或沒辦法可想的意思。
面面相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面相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覷」是看的意思。面面相覷,就是你看我,我看你,大家相視無言,不知所措。《續傳燈錄》卷六提到有人問海鵬禪師:「怎樣算是大惑不解的人?」禪師回答說:「就是在佛說法的場合中,面面相覷的人。」這裡的「面面相覷」本是相互地看,卻不知所云的意思;後世用來形容驚懼或詫異而不知所措的樣子。亦作「面面相窺」、「面面廝覷」。
心細如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思極為細密,如頭髮一般。《歧路燈》第九回:「這孝移本是個膽小如芥,心細如髮之人,不敢多聽,卻又不能令其少說。」
張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86)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韓報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不共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天姿國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榴花十二韻〉詩(據《全唐詩.卷四四八.白居易》引)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豔夭宜小院,條短稱低廊。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牆。風來添意態,日出助晶光。漸綻臙脂萼,猶含琴軫房。離披亂剪綵,斑駮未勻妝。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海角天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涯海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天涯海角」原作「天涯地角」。徐陵是南北朝有名的文人,自幼聰穎好學,八歲能詩文,十二歲熟誦《老子》、《莊子》。他本是梁朝官員,出使東魏時被扣留,後又被齊扣留,前後達六年之久。直到西魏攻陷江陵,齊和梁恢復邦交,徐陵才得以返梁。不久,陳霸先代梁自立,號陳武帝,徐陵遂仕於陳,位至太子少傅、左光祿大夫。徐陵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為宮體詩和駢文。當時國家的重要詔告文書,也多由徐陵起草,〈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南方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這些地區自秦、漢、三國以來,雖陸續設立郡縣,但與北方仍少融合。直到東晉,因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擴大和北方...
半就半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半推半就」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但蘸著些兒麻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採。半推半就1>,又驚又愛,檀口2>搵3>香腮4>。 〔注解〕 (1) 就:本指到職、就位,俯就。引申為依隨,順從的意思。 (2) 檀口:明.陳繼儒《枕譚.檀暈》:「按畫家七十二色有檀色,淺赭所合,婦女暈眉色似之。人皆不知檀暈之義何也?」畫家顏色中檀色,是淺赭色、淺紅色。所以婦女的紅脣稱為檀口。 (3) 搵:音ㄨㄣˋ,本是用手按住,後用嘴抵住、貼住也叫搵。 (4) 香腮:美人的面頰。腮,音ㄙㄞ。
意氣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氣宇軒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氣宇軒昂」係由「氣宇」與「軒昂」二詞語組合而成。「氣宇」見於晉.王隱《晉書》,稱三國時吳國大臣薛瑩的兒子薛兼「清素有器宇」。「器」原本是器皿的總稱,引申為度量、氣量之意,而「宇」本屋宇之稱,借指人的氣質、風度。意思是說薛兼品德高潔,儀表堂堂,氣度非凡。「軒昂」則見於《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堅傳》,敘述東漢末年,邊章、韓遂等人在涼州作亂,當時任中郎將的董卓討伐不力,朝廷只好另派張溫和孫堅前去平亂。董卓不但打仗沒有盡力,又對張溫的召見傲慢無禮;孫堅看不過去,便對張溫數責董卓三項罪狀:對上不敬、沒有盡忠職守,又「軒昂自高」、態度傲慢,因此建議以軍法處斬...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