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期中,定性余為“馬屁詩人”,“半票作家”,而且對余光中對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歌功頌德、粉飾太平極為視。認為其道大陸也不過是投機而已。學者趙稀方表示:「據臺灣的朋友告訴我,大陸的『余光中熱』讓臺灣的左翼文壇感到很吃驚。我想補充的是,『余光中熱』讓我們大陸稍有台港文學知識的學者感到慚愧!」「目前的『余光中熱』是出於大陸讀者對於臺港歷史和文學史的無知。」事實上,余光中在台灣文壇上的惡名,始於「唐文標事件」。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台灣戒嚴時期,仍是肅殺之氣,余光中毫不客氣的扣上唐文標一頂「紅帽子」。是誰將“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
若有所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情悵惘,有所失落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吝之心已復生矣」句下劉孝標注引《典略》曰:「悵然若有所失。」《紅樓夢》第六回:「彼時寶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也作「若有所喪」、「若有所亡」。
觀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靜觀事變,以待決定。《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王恐,使人止晉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對人視、輕蔑的稱呼。如:「守財奴」、「賣國奴」。《晉書.卷一○三.劉曜載記》:「叛逆胡奴!要當生縛此奴,然後斬劉貢。」
芻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謙稱自己是草野陋的人。唐.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芻蕘,請給以紙筆。」
禮失而求諸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的禮儀、文化有散失則求之於民間尚有保留的地方。《漢書.卷三○.藝文志》:「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癒於野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俗。《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贊曰》:「辨而不華,質而不俚。」《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尟聞。」
坎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這是因為受到所住環境的限制;無法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霜,這是因為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而無法跟陋之人談論真理之道,也是因為受限於他們的教育背景。人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雞口,雞的口,小而潔。牛後,牛的肛門,大而不淨。全句為比喻人寧可在小場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場面為人所支配。《戰國策.韓策一》:「臣聞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水滸傳》第九九回:「城池堅固,糧草豐足,尚可戰守。古語有云:『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也作「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敝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品格賤的人。《後漢書.卷二五.卓茂傳》:「汝為敝人矣。凡人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聊齋志異.卷一○.神女》:「子誠敝人也!不念疇昔之義,而欲乘人之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