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51.78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冬季。冬季共九十日,故稱為「九冬」。南朝梁.沈約〈夕行聞夜鶴〉詩:「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任。」
嶢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高險的樣子。《文選.左思.吳都賦》:「爾其山澤,則嵬嶷嶢屼。」南朝梁.沈約〈桐柏山金庭館碑〉:「九重嶢屼,三山璀璨。」
舛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錯誤雜亂。南朝梁.沈約〈佛記序〉:「繁蕪舛雜,實須裁整。」
飛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空中飛翔。《文選.王粲.贈蔡子篤詩》:「苟非鴻鵰,孰能飛翻。」《文選.沈約.和謝宣城》:「揆于發皇鑒,短翮屢飛翻。」
蠶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帛製的衣服。南朝梁.沈約〈均聖論〉:「肉食蠶衣,皆須耆齒。」
下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末席。南朝梁.沈約〈侍宴謝朏宅餞東歸應詔〉詩:「飲和陪下席,論道光上筵。」
流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迅速。南朝梁.沈約〈被褐守山東〉詩:「掣曳寫流電,奔飛似白虹。」北周.庾信〈謝滕王賚馬啟〉:「臨源猶遠,忽見桃花,流電爭光,浮雲連影。」
右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要地。南朝梁.沈約〈齊謳行〉:「東秦稱右地,川隰固夷昶。」唐.權德輿〈送靈武范司空〉詩:「三公臨右地,七萃擁中堅。」
洪武正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洪武中樂韶鳳、宋濂、王僎等奉敕撰,十六卷,宋濂為之序。大旨斥沈約為吳音,一以中原之韻更正其失,併平上去三聲,各為二十二部,入聲為十部,於是古來相傳之二百零六部,併為七十有六。韻書自此而一大變,惟此書當時未能通行,後世亦無宗其說者。簡稱為「正韻」。
異軫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軫」同「畛」。畛,田間小路。「異軫同歸」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南朝梁.沈約〈齊太尉王儉碑〉:「殊文共會,異軫同歸;堆案盈几,充庭滿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