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譯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特定的拼音符號。參見「國語羅馬字」條。
暴君焚城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作者為波蘭的顯克微支,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內容描寫羅馬帝國與新興基督教勢力間的衝突,作者將暴君迫害基督教的暴行,及信徒們不屈不撓的殉道精神,以對照的手法表現出來,在經營莊嚴和悲劇氣氛上相當成功。也譯作「你往何處去」。
新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後,因反對羅馬教皇的統治,而分裂出來的基督教各教派的統稱。
布加勒斯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西元一九一三年結束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和約。保加利亞將領土割讓給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
3.西元一九一八年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於同盟國後被迫接受的條約。主要決定羅馬尼亞歸還一九一三年所得保加利亞土地,且奧匈帝國取得控制喀爾巴阡山山口權利。
絲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歐、亞間陸路運輸的主要路線。自長安經敦煌、西域到波斯(即今伊朗)、印度和大秦(即今羅馬)等地,因中國的絲織品多經由這條商路運往西方,故稱為「絲道」。絲道除促進東西商業繁榮外,兼具民族、宗教、文化上遷移和傳播的重要意義。十三世紀後因海運發展,絲道便開始衰落。也稱為「絲路」、「絲綢之路」。
額我略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教皇額我略第十三於西元一五八二年制定的新太陽曆。即以西元紀年為標準,能以四整除之年為閏年,餘皆平年,今為世界各國通行的曆法,我國稱為「陽曆」。
尼斯信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教義中聖父、聖子、聖靈三者的關係,有異質說、同質說之爭,西元三八一年經羅馬皇帝在尼斯召開兩次會議,始決定三位一體的教義,為後世所採用,基督教譯作「尼西亞信經」。
法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稱羅馬教皇。
異端裁判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教廷的司法機關。用禱告禁食、抄家、坐牢、死刑等方式鎮壓異端邪說、煉丹術或巫術等。直至西元一九○八年才由教皇庇護十世廢除。
大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參見「羅馬帝國」條。漢.辛延年〈羽林郎〉詩:「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