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1.31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傷心慘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悲慘,使人不忍心看。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母親看著,傷心慘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下井投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落井下石」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據《韓昌黎文集.卷七》引)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1>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2>,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3>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
油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光澤的綠色。如:「擎天崗上那一片油綠的草地,總是教遊客們駐足不忍離去。」
襟捉肘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匿,車馬之飾,衣裘之麗,憲不忍為之也。」子貢逡巡,面有慚色,不辭而去。
既往不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事不用追究。見「既往不咎」條。01.宋.邵雍〈秋懷〉詩三六首之三五:「既往不復追,未來尚可救。餘事不忍言,言之必成咎。」 
飛土逐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拋擲土丸以驅逐禽獸。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之謂也。」
享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解紛排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4>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注解〕 (1)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魯仲連:又稱魯連,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曾遊於趙,為趙國解除危難,常替人排解紛爭而不接受報酬。今人或稱替人調解糾紛者為魯仲連。 (3) 千金:黃金千兩。 (4) 商賈:即商人。賈,音ㄍㄨˇ。
相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分離。《文選.嵇康.琴賦》:「或相凌而不亂,或相離而不殊。」《三國演義》第七回:「玄德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十生九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