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感懇切。《水滸傳》第一一五回:「小弟見他說的情切,不忍殺他。」《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非敢妄祈,實由情切。」
改過從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典源又見《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內容則是敘述漢文帝時,對吳王濞的種種惡行不忍處罰,但吳王濞並未因此改正過失,重新作人,所以鼂錯建議景帝應該削減吳王的勢力,以免造成更大的禍亂。其中也用到「改過自新」一語。後來「改過自新」用來指改正過失,重新作人。
千金敝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略跡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撇開表面的現象,探求背後的實情。如:「他的所做所為,略跡原情,也教人不忍苛責。」
拔刀斷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斬斷坐席,表示不屑與看不起的人坐一起。《太平御覽.卷七○九.服用部一一.薦蓆》引《後漢書》:「許敬,字鴻卿。其鄉吏有誣君者,會於縣令坐,敬拔刀斷席曰:『敬不忍與惡人同席。』」
銘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露肘捉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匿,車馬之飾,衣裘之麗,憲不忍為之也。」子貢逡巡,面有慚色,不辭而去。
智以利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
墟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墓丘或墓地。《禮記.檀弓下》:「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晉.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三:「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
磣的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悽慘的樣子,目不忍睹。如:「鮮血淋漓,看著磣的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