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11 ms
共 1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藍尼羅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於非洲衣索比亞高原的坦那湖,南流後西折,經衣索比亞、蘇丹,於喀土木和白尼羅河會合。全長約一千四百公里,因水清色藍而得名,是尼羅河的兩大源流之一。
|
藍德,哈洛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出生於哥本哈根,丹麥裔法籍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與藝術指導,1913年受教於丹麥皇家舞蹈學院(Royal Danish Ballet Schooh),師承Christian Christiansen、H . Beck與Gustav Uhlendorff,1923年受邀進丹麥皇家芭蕾舞團(Royal Danish Ballet),成為最受重視的性格獨舞者,1926-1927年赴蘇聯學習俄羅斯民間舞蹈,1927-1929年隨同佛金(Michel Fokine)、泰瑞索夫(Ivan Tarasoff)與波姆(Adolph Bolm)等習舞並至美國與墨西哥巡迴演出,1929年返回哥本哈根仍為丹...
Horst Koegl《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
芥藍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芥藍菜。葉菜類。高二十至六十公分,葉叢生於莖頂,葉柄長,葉形上尖下圓,花為白色或黃色,嫩葉可供食用,富含鈣、磷及鐵質。
|
歐洲甘藍粉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4齡蛹殼第1-8腹節中央等長。管狀孔微心形,長寬幾乎等長,邊緣微凸。尾溝不明顯。體緣呈規則小圓鋸齒。尾剛毛總是很小,很少伸出蛹殼體緣;頭胸區,第1及第8腹節剛毛相似。腹節不具中央瘤狀突起。管狀孔後緣經常平圓,尾剛毛短。
|
藍冠盤尾鸚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ioniturus discurus
體長27公分。中央尾羽長,末端呈圓盤球拍狀,但雌鳥尾羽較雄鳥短;球拍狀的尾羽是在成熟之後才會形成。共有5個亞種,羽色因不同亞種而有所差異:以P.d. discurus亞種為例,頭頂藍色,身體其他部分為綠色,喙和腳灰色;而P.d.platenae亞種頭部大部分為藍色,自喉部至身體其他部分則為綠色,喙淡褐色,腳灰色。
共3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之菲律賓及鄰近島嶼。
棲息於森林、森林中的空地和香蕉園,大多出現於未受干擾的森林。常成小群活動,於樹冠層上方飛行,叫聲吵雜且尖銳刺耳。以成熟果實為主要食物,也吃堅果和種子;常和其他鳥類混群覓食。成群築巢於高的枯木上。
鳥綱(Class Aves)
鸚形目 (Order Psittaciformes)
鸚鵡科 (Family Psittacidae)
|
太魯閣木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灌木,枝條近無毛。羽狀複葉,小葉 5 – 7 ,對生,倒卵形,長 3 – 8 mm,寬 2 – 4 mm,先端銳形。莢果線形,約長1.5 cm,種子4-6粒。
|
藍翅紫天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1.3~1.7公分,頭部及前胸為黃褐色或棕色,前胸中央具瘤狀突起,翅鞘深藍色且表面除了基部具紫色光澤外,其餘部份的光澤為藍色,活體時候的光澤還略帶點綠色,各足脛節全為黑色,觸角為黑色,僅第4節基部呈褐色,雄蟲的觸角長度約達到翅鞘末端,而雌蟲的觸角長度則僅達翅鞘的2/3處。
|
藍斑凡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oolgarda seheli (Forsskål, 1775)
體延長;體灰青色;無背隆脊;脂眼瞼不發達僅呈環眼狀;胸鰭基部頂有一小黑點;唇薄;側線11~12條;稚魚為圓鱗,成魚具櫛鱗;體長可達45公分。
西太平洋、印度洋及大洋洲。
藍鯔喜成群結隊嬉戲於沿岸及河口域,以攝取碎屑及藻類為主,屬雜食偏草食性魚類。喜愛的水溫較廣為攝氏16~28℃,可適應海水及半鹹水或淡水的生活,屬廣鹽性魚類。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鯔目(Order Mugil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鯔形系(Series Mugilomorpha)
鯔科(Family Mugilidae),Mullets
|
藍線白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標準體長大於體高的2.3倍。吻尖。眼大,下緣不及吻端至尾叉中央部位的平行線。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下頜犬齒向外;上頜骨上緣平滑。頰部具鱗4列;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側線鱗數46-48;側線上鱗列數5.5。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10;胸鰭軟條14;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體一致為銀白色至灰色,體鱗具窄褐色緣;頭部前部通常為褐色,且吻部及頰部具許多窄藍色波狀縱紋;幼魚之體側另散在5-6條橫向黑色帶。各鰭淡黃色或橘色,尾鰭通常呈暗褐色;胸鰭基部具一褐色斑帶。
|
藍伯特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二體問題(two-body problem)中,以E 代表偏心角(eccentri canomaly),則方程式中經常會出現E 的雙曲線函數(hyperbolic function),如tanh E、E、cosh E等。為了運算上的方便,定義一角度L,其與E 的關係為:
L 角稱為藍伯特角。因此藍伯特角為偏心角之函數,即L=L(E)。根據上述定義,可推導出E=logtan[L+(π/2)]/2、cosh E=sec L、sinh E=tan L等關係,將使得運算過程中之雙曲線函數變成三角函數與對數函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