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492 ms
共 1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桀驁不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意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 釋意桀驁:性情凶暴,倔強不屈。馴:馴服。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贊:[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質:人質) 用法形容性情倔強剛烈,不聽管教。貶意。 例句清、文康 兒女英雄傳 第十八回:[只是生成一個桀驁不馴的性子,頑劣異常。] 同義恃才傲物 反義俯首聽命 辨析馴,不要讀成ㄒㄩㄣˋ
|
摩頂放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相近辭4 相反辭5 例句6 修辭7 參考資料 解釋從頭頂到腳都受了傷,形容不怕辛勞,不顧身體,捨身救世。摩,磨損。 放,至,到。 踵,腳跟。放: ㄈㄤˇ 出處 《孟子‧盡心上》: 「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相近辭 突不得黔 不辭勞苦 櫛風沐雨 相反辭 膜外概置 漠不關心 好逸惡勞 例句 理想的實現,除了百折不撓的意志,還要有摩頂放踵的精神。 修辭 摹寫 參考資料 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公司 p51實用成語辭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p376
|
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相似詞2.2 相反詞3 例句 出處晉‧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咄咄,本為驚懼之聲,後用來表示氣勢很盛。咄咄逼人指言語凌厲,盛氣凌人的樣子。晉‧王羲之‧雜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瑯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次復作危語……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故事桓玄和殷仲堪正在談天,有人提議大家和說一件的事。當時顧愷之也在坐,就先說:「一把火把平原燒得精光,而火也熄滅了。」桓玄說:「用白布綁著棺材...
|
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疑問稱代,主要用於詢問處所。《列子.湯問》:「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3.兼有介詞加代詞的功能,相當於「於此」。《左傳.隱公元年》:「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2.表示賓語前置於動詞述語。《左傳.隱公六年》:「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襄公三十年》:「安定國家,必大焉先。」
|
瑕不掩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出處2 二、語譯3 三、故事內容4 四、相似相反詞5 五、例句 一、出處 《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晉書˙卷六十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四》:「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未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 二、語譯 瑕:玉上面的斑點,比喻缺點掩:遮蓋;瑜:美玉的光澤,比喻優點。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三、故事內容 無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白玉微疵美中不足白璧微瑕2. 相反詞白玉無瑕白璧無瑕 五、例句 這部小說雖有不足的地方,但也不能完全否...
|
汗牛充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據《全唐文.卷五八八.柳宗元》引)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為傳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牘,焦思慮,以為論注疏說者百千人矣。攻訐狠怒,以詞氣相擊排冒沒1>者,其為書,處則充2>棟宇,出則汗3>牛馬,或合而隱,或乖而顯。後之學者,窮老盡氣,左視右顧,莫得而本;則專其所學,以訾其所異,黨枯竹,護朽骨,以至於父子傷夷,君臣詆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聖人之難知也。 〔注解〕
(1) 冒沒:傾軋。
(2) 充:填滿、裝滿。
(3) 汗:使出汗。
|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g wàng bù釋義︰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唐.羅隱〈謝江都鄭長官啟〉:「海曲迷聲,壽陵忘步,蛇虛畫足,鵠不中心。 」 參考詞語︰邯鄲步注音︰ㄏㄢˊ ㄉㄢ ㄅㄨˋ漢語拼音︰hán dān bù釋義︰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指仿傚學習的新事物。見「邯鄲學步」條。
01.宋.梅堯臣〈依韻和胡武平懷京下游好〉詩:「仲尼好勇非季路,幸依南郡帳,不學邯鄲步。」 參考詞語︰邯鄲匍匐注音︰ㄏㄢˊ ㄉㄢ ㄆㄨˊ ㄈㄨˊ漢語拼音︰hán dān pú fú釋義︰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爬行而歸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金.元好問〈劉君用可庵〉詩二...
|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之如飴目錄1 釋義2 古例3 譯文4 今例5 近義6 反義 釋義飴,糖。如糖一般的甜美。比喻樂於承擔艱苦的事情。 古例(一)詩經 大雅 綿:「堇荼如飴。」(二)東漢 鄭玄 箋:「其所生菜,雖有性苦者,甘如飴也。」 譯文(一)堇葵苦菜像蜜糖滋味(二)長出來的菜,雖原是苦的,但嘗起來卻像麥芽糖般甜美。 今例由於喜愛這份工作,所以即使每天都得加班,他仍是甘之如飴的。 近義心甘情願、死而無怨、安之若素 反義迫不得已、不由自主、怨天尤人、自艾自憐
|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據《全唐文.卷五五八.韓愈》引)。 2.語譯「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讀書寫作一直到第二天日光出現。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焚膏繼晷」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3.故事內容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攘斥佛、老,以提倡古文為職志,文章自成一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他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