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斷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比喻同心協力,則力量可以截斷像金一般堅硬的東西。《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當此之時,宮亡儲主,董賢據重,加以傅氏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結讎中山,則必同憂,斷金相翼。」
蟠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盤根錯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盤根錯節」的原義是樹根盤屈,枝節交錯;也可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東漢虞詡因曾得罪大將軍鄧隲,鄧隲一直等待時機想要報復。不久朝歌一帶發生暴亂,鄧隲故意陷害虞詡,讓他被派到朝歌當縣長。虞詡的親友都來慰問他,虞詡反而笑著說:「有操守的臣子,遇到難辦的事不會逃避;就像砍樹時,如果沒有遇到長得盤根錯節的樹木,又怎能顯出斧頭的鋒利呢?這正是我立功的好時機,我很奇怪諸位因此來慰問我。」果然虞詡上任後,一舉平定了朝歌的動亂。後來「盤根錯節」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矯枉過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載:春秋時,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由於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他幫助吳國從衰微的國勢走向富強,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伍子胥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
死心落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來到花園裡卻遭崔鶯鶯責難,幸得婢女紅娘適時出來打圓場化解這場誤會。劇中,張君瑞遭紅娘嘲笑後,說:「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則死心塌地。」意思是:枉稱自己是擅長猜詩謎的人,今天卻誤解詩意而冒犯了崔鶯鶯,看來只有早點死心,堅定心志專心讀書了。「死心塌地」一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心意已定,不再改變。另外在元.喬吉《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纔死心塌地。他促眉生巧計,開口討便宜,總饒你潑骨頑皮,也少不得要還他本和利。」說那劉員外在人家還錢時方纔「死心塌地」,指的則是心裡踏實、放心之意。
口呿目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趕來探望,看到他瞪著雙眼,嘴巴緊閉不能出聲,一付呆滯的模樣。皇甫枚猜想應是在「女靈觀」中,他所說的話得罪了女神,於是趕緊代他向女神告解道歉,夏侯禎才恢復正常。在此文中,「目瞪口噤」是形容夏侯禎被陰靈入侵,瞪著眼睛,嘴巴緊閉的失神模樣。後來「目瞪口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驚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樣子。
有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氣的謙詞,先於他人享用時而用。《通俗常言疏證.飲食.有偏》引〈偷雞梆子腔〉:「二位哥不喫這麼?我得罪,有偏了。」
跑不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某件事物已在掌握或預料之中,不能避免或不會有改變。《紅樓夢》第七五回:「以後就這樣做去,方是咱們的口氣。將來這世襲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襲呢。」《老殘遊記》第一三回:「你當真的教他回去,跑不了一頓飽打,總說他是得罪了客。」
不知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識大體、不懂理。《紅樓夢》第六八回:「我是年輕不知事的人,一聽見有人告訴了,把我嚇昏了,不知方纔怎樣得罪了嫂子。」
嚇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驚嚇而暈倒,形容驚嚇過度。《紅樓夢》第六八回:「我是年輕不知事的人,一聽見有人告訴了,把我嚇昏了,不知方纔怎樣得罪了嫂子?」《文明小史》第七回:「那廟祝本是一個鄉愚,見此情形,早已嚇昏。」
相得恨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知恨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知恨晚」原作「恨相知晚」。《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西漢時灌夫與魏其侯的友誼。兩人不但相處愉快,在官場上也互相倚重,有一方失勢時,另一方就幫忙引薦,情同父子。所以「恨相知晚也」,表示兩人恨相知太晚。這樣深厚的情誼,終致後來個性剛直的灌夫得罪了丞相田蚡,與其家人一起被問斬時,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也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遭來殺身之禍。今則多作「相知恨晚」,表示兩人遺憾相知不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