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7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甘示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情願表現得比別人差。如:「中華隊亦不甘示弱的投進了一個三分球。」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叟曝言.第九回》水夫人不覺慘然1>,沉吟2>了一會,說道:「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但收之則非禮,棄之則不情。聽憑他自去主張,只不要向我說,省我生氣!」當命紫函扶起田氏,喝令素臣起去。 〔注解〕 (1) 慘然:憂戚哀傷的樣子。 (2) 沉吟:深思。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金史.卷九三.宗浩列傳》:「既不能強,又不能弱,不深思熟慮以計將來之利害,徒以不情之語,形于尺牘而勤郵傳,何也?」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計深慮遠注音︰ㄐ|ˋ ㄕㄣ ㄌㄩˋ ㄩㄢˇ漢語拼音︰jì shēn lǜ yuǎn釋義︰猶「深謀遠慮」。見「深謀遠慮」條。 01.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 02.清.陳確〈復朱康流書〉:「然古之君子,至欲火其書而廬其居,豈過為此刻薄不情之舉哉!計深慮遠,欲杜天下萬世之禍本,不得不爾也。」 參考詞語︰深計大慮注音︰ㄕㄣ ㄐ|ˋ ㄉㄚˋ ㄌㄩˋ漢語拼音︰shēn jì dà lǜ釋義︰猶「深謀遠慮」。見「深謀遠慮」條。 01.《後漢書.卷一五.李王鄧來列傳.王常》:「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觀其來議事者,怕有深計大慮,王公之才,與之并合,必...
義務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就是說,你要怎麼做,完全看你是否願意讓別人處在你同樣的情況時也照樣去做,而你內心並沒有一絲矛盾或不情願。基本上,康德認為,道德上的善要以善的動機或為善的意志作為必要的條件,一個人做好事只能出自於純正的、為盡自己本分或義務的動機;不能為了其他附帶的目的,譬如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或讚譽,或為了贏得某種好的名聲,或社會的表揚,才去做好事。康德義務論的倫理學強調道德義務的絕對性,以及個人的理性抉擇能力,它同時也強調個人自律的價值。康德將道德或倫理學體系區分為:自律(autonomy)和他律(heteronomy)兩種。真正具有...
不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樂意、不情願、不服氣。《三國演義》第二回:「飛曰:『若不殺這廝,反要在他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別處去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雖在湖海飄零,自信有此絕藝,不甘輕配凡女。」
揚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誇大其辭。《大戴禮記.文王官人》:「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
不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不服氣、不情願。《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便是呢,我女兒若把與內姪為妻,有甚不甘心處!」《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但是閒居鄉里,又不甘心;家下縱還有點積蓄,是用得盡的。」
送舊迎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走舊的,迎接新的。參見「送故迎新」條。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一折:「我想這花門柳戶,送舊迎新,幾時是了也呵。」《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若要我倚門獻笑,送舊迎新,寧甘一死,決不情願。」
王侯將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爺侯爵將軍宰相。泛指顯要的高官。《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若不情願時,任你王侯將相,大捧的銀子送他,他正眼兒也不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