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顧名思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使用的範圍擴大,被廣泛地用來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有時會略帶貶義,指單就名稱穿鑿附會,不求甚解
會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領悟、了解。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薛仁貴征遼事略》:「張士貴目視劉君昴教出,君昴會意,立於帳下。」
窮源竟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一知半解、不求甚解
活剝生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學習某事或做學問不求甚解,只知草率的襲用他人的經驗或成果。如:「做學問必須深入了解其中奧妙,切忌活剝生吞,以致一無所獲。」也作「生吞活剝」。
鶻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崙吞棗。」也作「囫圇吞棗」。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布」[圖騰],神聖不可侵犯。於家注杜,太求甚解。李白,我肯定了他,但也不是全面肯定。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草草奉復,不能多寫,乞諒。祝 健康 七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該書肯定了同為浪漫主義詩人的李白,同時反對將具有濃厚忠君思想的杜甫當作聖人對待。1978年3月,郭沫若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面報告(內容實為原中宣部國際宣傳處幹部胡平起草),號召知識分子鑽研學術。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囑,郭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文學觀點 郭沫若利用詩歌和歷史劇作為自己的武器,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對...
因名思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使用的範圍擴大,被廣泛地用來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有時會略帶貶義,指單就名稱穿鑿附會,不求甚解
渾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渾淪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機械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材料本身缺乏邏輯意義;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缺乏與新知識相聯繫的知識準備;學生缺乏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不求甚解; 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機械學習 設計教材;進行後繼學習時以學生先前獲得的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為基礎;激發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動機,以理解作為評價的重點; 國家與文化 發展 發展是全方位的,教育發展是重要的一個方面,糾正機械學習的錯誤勢在必行,關鍵在於改革現行的機械的教育及考核制度,更多的融入人本觀念,體現人文關懷,關注人的個性發展和興趣培養,充分開挖創造潛力,營造寬鬆自由的教育環境,使人們願意並致力於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