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尺布斗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數量極少。語本《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後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書.卷四五.文四子傳.秦孝王俊傳.史臣曰》:「俄屬天步方艱,讒人已勝,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吵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執,以言語相鬥。如:「他們感情不睦,時常吵架。」
離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中挑撥使人不合。《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曹節傳》:「離間骨肉母子之恩,遂誅蕃、武及尹勳等。」《三國演義》第五五回:「都是你這夥匹夫,離間我兄妹不睦。」
名實相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鴻豫:郗(ㄔ)慮,字鴻豫,東漢高平人,生卒年不詳。少受學於鄭玄,官至御史大夫。與孔融相處不睦,曹操曾以書和解之。後操對融嫌忌益深,郗慮上奏構成其罪,融與其妻兒均被誅。 (4) 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5) 《司馬法》: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書。〔參考資料〕 晉.魚豢《魏略》(據《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與脩書曰:「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
千載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載一時」的「千載」指時間的長久,「一時」指一次的機會。千年才有的一次機會,當然相當難得。若探究來源,在比較早的文獻中,可以看到類似的用法。《戰國策.楚策四》中就有「百代之一時」一語。故事是說:戰國時,楚考烈王曾賜給丞相春申君淮北一帶的封地,春申君覺得封地太偏遠,過於接近齊國,而楚又與齊、魏不睦,因此建議楚王將這裡建郡,並自請將封地改為江東地區。但這件事拖了很久都沒有定案,春申君的一個部下便向他進諫說:「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現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趕快解決,而您的封地最好遠離楚國國都。您看春秋時秦孝公曾封公孫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繼任者就把公孫鞅殺了。還有秦惠王也曾賜封冉子,惠王一死...
忍無可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爽誅後,入為司隸校尉,凡臨七郡五州,皆有威信。遷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戶。禮與盧毓同郡時輩,而情好不睦。為人雖互有長短,然名位略齊云。嘉平二年薨,諡曰景侯。孫元嗣。 〔注解〕 (1) 禮:孫禮(?∼西元250),字德達,三國魏涿郡容城人。有治績,魏明帝重之。帝臨崩,拜大將軍長史,佐曹爽。為人光明正直,使曹爽行事不便,屢被貶官。曹爽敗後,入為司隸校尉,遷司空,封大利亭侯。卒謚景。 (2) 乖細:違理、瑣碎。 (3) 匡輔:匡正輔助。 (4) 兇兇:騷動不安。 (5) 宣王:指司馬懿(西元179∼251),字仲達,三國魏溫縣人。有雄才,多權變,文帝甚親重之,屢出師與蜀相諸葛亮相抗,使亮...
牛李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之世,朝臣牛僧儒與李宗閔結為朋黨,與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等人不睦,彼此互相排軋,嫌忌日深。兩派互爭歷時四十年,致使朝政敗壞。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鴻豫:郗(ㄔ)慮,字鴻豫,東漢高平人,生卒年不詳。少受學於鄭玄,官至御史大夫。與孔融相處不睦,曹操曾以書和解之。後操對融嫌忌益深,郗慮上奏構成其罪,融與其妻兒均被誅。 (4) 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5) 《司馬法》: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書。〔參考資料〕 晉.魚豢《魏略》(據《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與脩書曰:「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
土木堡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內部的對立日趨激烈。也先無條件放回英宗。英宗回到北京之後,被幽禁於城內的南宮。英宗和景宗之間,感情不睦,景宗病體日衰,將軍石亨、廷臣徐有貞和宦官曹吉祥等人,乃趁機發動政變,英宗復位,改年號為「天順」,時在1457年7月。此即所謂「奪門之變」。景宗隨即去世,首位國家有功的于謙被處死,家人充配,財產沒官。此後,曹吉祥發動政變,宦官的毒害越來越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明宣宗、瓦刺英文關鍵字:Xuande Emperor、Oirats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96~198。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名實相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鴻豫:郗(ㄔ)慮,字鴻豫,東漢高平人,生卒年不詳。少受學於鄭玄,官至御史大夫。與孔融相處不睦,曹操曾以書和解之。後操對融嫌忌益深,郗慮上奏構成其罪,融與其妻兒均被誅。 (4) 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5) 《司馬法》: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書。〔參考資料〕 晉.魚豢《魏略》(據《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與脩書曰:「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