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圖書資訊學成人教育是大陸圖書資訊學教育體系中規模最大,層次最多,辦學形式最多樣化的組成部分。這是一種對已經走上圖書館和資訊部門或其他單位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進行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務是:(1)更新在職幹部的專業知識;(2)對非圖書館學資訊學專業畢業生進行業務培訓;(3)對圖書館和資訊部門的領導幹部和業務骨幹進行輪訓。
  圖書資訊學教育由國家教委負責宏觀管理,各高等院校、大型圖書館及其他文化教育機構多方參與辦學,進入1980年代,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主要的辦學方式有如下6種:
  (一)短期培訓。包括訓練班、進修班和研究班,若按其組織形式,又大致可以區分成:(1)由行政主管...
中國大陸的圖書館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大陸的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甚為迅速,到目前已經形成一個以學校教育與成人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的龐大體系。學校教育主要為圖書館事業輸送新生力量,成人教育則重在提高圖書館在職人員的業務水平。
  (一)結構:學校教育有高等學校教育和中等學校教育。高等學校教育分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和進修生等層次,專門培養中、高級圖書館專業幹部。中等學校教育有職業高中和中等專業學校,以培養初級圖書館專業幹部為目標。成人教育有短期培訓班、函授、職工業餘大學、夜大學、成人自學高考和畢業證書等等形式。包括大學本科生、大專生、中專生等各個層次。
  (二)目標:中國大陸圖書館學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德、...
中國大陸的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大陸的圖書館經過一段曲折的發展過程,自1976年開始才步入穩定的發展時期。探討過去40多年的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1)開創階段(1949-1953年)。教育與文化部門分別對圖書館進行規畫及建設,並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及西南師範學院設置圖書館學專修科,培育專業人才。(2)建設階段(1954-1965年)。主管當局頒布有關加強與改進公共圖書館的規定,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置全國性中心協調委員會,在天津等9個城市建立了9個地區性委員會,以促進全國圖書館館際合作。1956年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專修科改為4年制圖書館學系。(3)動亂階段(1966-1975年)。在文化大革命十年間,各類型圖書館及圖書...
  圖書資訊學中等教育是大陸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但發展遲緩,直到198年代,才取得較快的進步。目前約有20個教學單位,還是不能滿足圖書館和資訊事業發展的需要。這些教學單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中。
  圖書資訊學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初級專業人才,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學習期限2至3年不等,畢業後大多數人從事圖書館和資訊部門的技術工作和輔助性業務工作。
  現有教學單位可以區分成4類:
  (一)獨立的圖書資訊學校。如湖南圖書情報學校。參見「湖南圖書情報學校」。
  (二)設立於高等院校的中專班。如復旦大學圖書館中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出水面的平地。如:「大陸」、「陸地」。
大陸地區的簡稱。如:「陸委會」。
旱路。如:「水陸交通」。
姓。
「六」的大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中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詩經.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曷為以詐戰之辭言之,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
2.朝廷。《禮記.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漢書.卷九五.西南夷傳》:「聖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絕其王侯勿復通。」
3.京師。《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漢.毛亨.傳:「中國,京師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大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表巨大的陸塊。一般而言,地球有七大洲之大陸: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和南極洲。其中歐、亞、非三洲之大陸稱為「舊大陸」,南、北美洲之大陸稱為「新大陸」。
2.臺灣等地對大陸地區的專稱。如:「大陸河山景致優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