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8.36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泛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乘船浮遊水上。宋.蘇軾〈赤壁賦〉:「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也作「汎舟」。
浮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乘船出遊。《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安》:「嘯詠山林,浮泛江海,當此之時,蕭然有陵霞之致。」
契船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舟求劍」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楚人有涉江1>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5>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注解〕 (1) 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 遽:立刻。 (3) 契:刻。 (4) 是:此處。 (5) 惑:困惑。
賀知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瑞宮記》傳世。 作品  賀知章平時很喜歡喝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形容他酒醉的情態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也很喜歡結交文士。李白剛到長安時,住在旅舍,他久聞李白的詩名,很佩服李白的才華,雖然當時他已八十多歲,但仍移樽就教,特地跑到旅舍去拜訪李白。李白拿出他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一邊看一邊讚嘆,看完後大大地稱揚一番,說李白是「謫仙人」。高興之下,並解下身上所佩帶的金龜去換酒來和李白共飲。李白對賀知章的這番情意,念念不忘,在賀知章去世兩年後(天寶五年,西元七四六年)到山陰(今浙江紹興)漫遊時,曾...
刻船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舟求劍」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楚人有涉江1>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5>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注解〕 (1) 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 遽:立刻。 (3) 契:刻。 (4) 是:此處。 (5) 惑:困惑。
暈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船時頭暈甚至嘔吐的現象。如:「風浪太大,所有的乘客都暈船了。」
求劍刻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舟求劍」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楚人有涉江1>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5>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注解〕 (1) 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 遽:立刻。 (3) 契:刻。 (4) 是:此處。 (5) 惑:困惑。
以咽廢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同樣是荒謬的事。那軍隊是不能廢止的,它就像水火一般,用得適當便是福,用得不適當便是禍。後來「因噎廢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流行坎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坎,坑洞,指危險。流行坎止表示乘船順流而下,遇到險境就停止。語本《漢書.卷四八.賈誼傳》:「乘流則逝,得坎則止。」比喻人的行止順應自然,不勉強。宋.黃庭堅〈贈李輔聖〉詩:「舊管新收幾妝鏡,流行坎止一虛舟。」元.劉元〈木蘭花慢.問神仙何處〉詞:「一任流行坎止,又何須、汩汩名利間。」
攀轅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挽留或眷戀賢明長官。《東觀漢記.卷一八.第五倫傳》:「為事徵,百姓攀轅扣馬呼曰:『舍我何之?』倫密委去,百姓聞之,乘船追之,交錯水中,其得民心如此。」也作「攀轅臥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