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7.8463 ms
共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荀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杜荀鶴(八四六~九0七),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埭)人。由於出身貧寒,因此自謂為「天地最窮人」。早年雖有詩名,但是因為無人援引而屢試不中,於是常常慨嘆:「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直到大順二年(八九一)才中進士,然而此時杜荀鶴已四十六歲。後為宣州田頵的幕客,唐亡之後,得朱溫賞識,任命為翰林學士,但才任職五日就過世。 文學觀點杜荀鶴很有政治抱負,他說:「共有人間事,須懷濟物情」(《與友對酒飲》),「男兒出門志,不獨為身謀」(《秋宿山館》)。其文學主張和...
|
地藏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菩薩。四大菩薩之一。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說法,他原是婆羅門子,曾祈求釋迦牟尼幫他邪惡的母親脫離地獄。後誓度盡地獄中一切眾生。他被認為是菩薩大願的代表。雖然《地藏菩薩本願經》可能是中國人撰寫的,但不會因此影響中國佛教徒對他的信仰。傳說他曾化身投生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肉身不壞,因此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地藏菩薩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環,兩眉間蓄髮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薩」。
|
地藏王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傳說他受佛付託,於佛滅後,發誓度盡地獄中的一切眾生,因常現身於地獄,救眾生苦難,故世稱「幽冥教主」。[例]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
張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其一:(生卒年不詳),今安徽 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 、 鄭谷 、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 著作、評價 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
|
涵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久漬。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詩二首之二:「草樹萋已綠,冰霜尚涵淹。」
|
皖南丘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徽省長江以南的丘陵。九華山、黃山等盤亙全區。河谷平原狹窄,丘陵坡地遍布茶園,為中國大陸重要產茶區。
|
敬亭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北,為九華山支脈。山上舊有「敬亭」,相傳為南齊謝朓吟詠之處。其東臨句、宛二水,千巖萬壑,為近郊名勝。
|
皖中盆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徽省中部淮陽山、九華山和霍山間的地區,河、湖、平原、低丘錯雜分布。礦產豐富,盛產稻米、油菜、小麥等。為全省人口最密、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
|
四大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傳說山西五臺山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為普賢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故將此四山視為佛教勝地,合稱為「四大名山」。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