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討飯,向人求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幼年撞著食老婆攝去,教成異術。」
2.閩南方言。指丐。也稱為「食人」。
食趕廟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喧賓奪主。
拉朋吉(Cherrapunj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人憐憫。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貼耳、搖尾而憐者,非我之志也。」《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其虎見勤自勵到來,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作聲,似有憐之意。」
白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命糾纏、拚命耍賴。《醒世姻緣傳》第三二回:「這可虧了他三個死白賴的拉住我,不叫我打他。」也作「死氣白賴」、「死求白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求的敬辭。如:「若有疏漏之處,伏賜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助於神靈或某種權威,來幫助自己。《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寡君欲徼福於周公,願靈於臧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則顧盼可以驅辭力,咳唾可以窮文致,亦不復靈於長卿,假寵於子淵矣。」
漿得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討一點漿湯喝,卻得到酒。語出晉.袁淮〈正書〉:「太歲在酉,漿得酒;太歲在巳,販妻鬻子。則知災祥有自然之理。」比喻所得到的遠超過所祈求的。唐.張文成《游仙窟》:「漿得酒,舊來伸口;打兔得獐,非意所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討。《管子.輕重己》:「食如言而勿遺,多者為功,寡者為罪,是以路無行者也。路有行者,則相之罪也。」《呂氏春秋.慎大覽.報更》:「臣宦於絳,歸而糧絕,羞行而憎自取,故主於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要錢要飯。如:「只要能自力更生,就不致討過日子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