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1.3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駢四儷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駢體文。因駢體文中多用四言六言相間對偶成文,故稱為「駢四儷六」。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為文,瑣碎排偶,抽黃對白,唵哢飛走,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觀者舞悅,誇談雷吼,獨溺臣心,使甘老醜。」
吁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驚恐的樣子。唐.柳宗元〈乞巧文〉:「吁吁為詐,坦坦為忝,他人有身,動必得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慚、慚愧。如:「慚恧」。《文選.嵇康.幽憤詩》:「內負宿心,外恧良朋。」唐.柳宗元〈乞巧文〉:「言語譎詭,令臣縮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銅。《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康傳》:「綿地四千里,山周其外,土沃,產鍮、水精。」也稱為「鍮石」、「真鍮」。
情不自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不自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禁」念作ㄐㄧㄣ時,有承擔、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則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中,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
狂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說話狂妄自大。唐.柳宗元〈乞巧文〉:「王侯之門,狂吠狴犴。臣到百步,喉喘顛汗。」
碧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天。唐.林傑〈乞巧〉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宋.蘇軾〈虛飄飄〉詩:「露凝殘點見紅日,星曳餘光橫碧霄。」
宮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嬪妃的居處為掖庭。宮掖指宮中。唐.陳鴻《長恨傳》:「秦人風俗,是夜張錦繡,陳飲食,樹瓜華,焚香於庭,號為『乞巧』。宮掖間尤尚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少攻符術,多行厭勝,監軍使攜至京國,因緣中貴,出入宮掖,遂賜天師號。」
情不自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不自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禁」念作ㄐㄧㄣ時,有承擔、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則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中,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
魔合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泥、木、象牙或蠟製的娃娃。為梵語mahākala的音譯。於七夕時乞巧或供做珍玩用。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有個婆婆,每年家趕這七月七入城來賣一擔魔合羅。」也作「摩訶羅」、「摩合羅」、「摩孩羅」、「摩侯羅」、「摩喉羅」、「摩睺羅」、「磨喝樂」、「磨合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