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0.77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司馬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論 生平司馬談,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父司馬喜,在漢初為五大夫。子司馬遷受他的影響最深,談在漢武帝時任太史令。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東巡至泰山,並在山上舉行祭祀天地的典禮,這就是所謂「封禪」大典。 司馬談當時因病留在洛陽,未能從行,深感遺憾,抑鬱憤恨而死。他所要論著歷史的理想和計劃,便留給偉大的司馬遷去實現。 觀點談生長受教育於漢王朝的文、景時代,據司馬遷說,司馬談的學問有三個方面:一、「學天官於唐都」。 唐都是漢代著名的觀測星象的專家,所謂學天官,就是學觀測日月星辰的...
王安石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宋在北方和西方雖然無法獲得勝利,但在仁宗(註1.)時期,宋朝的財政卻依然十分富裕,文官也極為活躍,尤其江南出身的盡是逐漸躍登顯宦,大有凌駕華北之勢,如范仲淹(註2.)、歐陽修(註3.)等人即是。因此有「慶曆之治」的局面。但是,由於對外關係的挫敗,這些科舉官僚都有一種屈辱感。此屈辱感慢慢形成范仲淹所謂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意識。這種意識也可視為君主抑制須受國家規範制約的倫理觀。不過,這種倫理觀並非求之於經書的釋義,而是求之於歷史的表現。 經過因此,宋神宗(註4.)即位後,任用王安石(註5.)為相,實施變法。王安石首先設...
大夫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大夫的別稱。參見「五大夫」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