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戲曲的腔調。原指流傳於江西宜黃的地方戲曲腔調,清代後,亂彈、京劇中所謂之二黃,即指宜黃腔而言。因南人「二」、「宜」字音相近,訛宜為二,而稱二黃,簡稱黃腔。
唱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演員歌唱時的曲調。各地方戲曲因所使用的方言不同,其唱腔曲調亦各異其趣。每個劇種或曲種都有一定的唱腔,同一唱腔又因演員行腔的不同而形成各種流派,如京劇中有譚派、汪派及孫派等。
吊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吊嗓子。原指京劇演員的發聲練習。現泛指表演者在樂器伴奏下練習發聲、唱腔的基本訓練。[例]演出前,她在後臺吊嗓,以使聲音圓潤。
男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稱男演員。如:「清代京劇中的坤角兒多由男優扮演。」
武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戲曲伴奏樂隊中的打擊樂部分。如京劇的單皮鼓、檀板、大鑼、小鑼、鐃鈸、水釵、堂鼓等。
漢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湖北、陝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戲曲名稱。約有三百年的歷史,原以秦腔演變來的西皮,及安徽傳來的二黃為主要唱腔,並和徽劇相互影響。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對湘、川、贛等戲劇的發展都有影響。尤其清嘉慶、道光年間,傳入北京,逐漸演變成京劇。伴奏樂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稱為「漢調」。
小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曲上運用假聲的唱法。一般多為花旦、青衣演唱時所用的嗓音,在京劇、崑曲、梆子、民歌中均有此種唱法。
京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張二弦。竹製琴筒,音色高亢,主要用於京劇伴奏,故得名。早期有「胡琴」、「二鼓子」之稱。京胡從徽戲中的徽胡發展而來。
閩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的劇種。從明末開始發展至今,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主要伴奏樂器有梆笛、二胡及嗩吶等,所使用的曲調則有逗腔、揚歌、江湖和小調等四類。也稱為「福州戲」。
南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京劇中的西皮腔調。曲調活潑甜美,多用於男女抒情唱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