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9.20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出。乃知非分財物,不容妄享。好利忘義之徒,可以內省也。」 02.《三國演義.第一○回》:「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闓之惡,非謙罪也。」
歡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兵無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輕易得勝。參見「兵不血刃」條。唐.陳子昂〈燕然軍人畫像銘.序〉:「嘗聞西方之聖有能仁者,凶吉之業各報以直。則使元惡授首,群甿不孤。兵無血刃,荒戎底定,豈不在於大雄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