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5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令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尊稱別人的父親。《三國演義》第三回:「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令尊令堂待小生如骨肉,小生怎敢胡行,有汙娘子清心。」
|
急急如律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公文常用「如律令」作結尾套語。後道士或巫師加以仿效,用於念咒畫符驅使鬼神,以「急急如律令」表示同法律命令,並需火速辦理。唐.白居易〈祭龍文〉:「若三日之內,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鹽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
令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稱他人的女兒。《聊齋志異.卷三.胡氏》:「客曰:『確知令媛待聘,何拒之深?』再三言之而主人不可。」也作「令愛」、「令嬡」。
|
挾天子以令諸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挾制皇帝,以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重權勢者的名義發號施令。《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
|
命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出號令,使人遵行。《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帝以后無子,命令養之。」《晉書.卷二○.禮志中》:「二妾之子,父命令相慈養,而便有三年之恩,便同所生。」
2.上對下的號令。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九齣:「獨立畫堂聽命令,珠簾底下一聲傳。」《明史.卷二○九.楊允繩列傳》:「近者督撫命令不行於有司,非官不尊、權不重也。」
|
勒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命令方式強制別人遵從。《三國演義》第二回:「次日,督郵先提縣吏去,勒令指稱縣尉害民。」《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我對你說罷,我不是勒令要你出家。」
|
時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時節所頒布的政令。《禮記.月令》:「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
2.歲時節令。如:「時令已至中秋,暑氣漸散,早晚會有些許涼意。」唐.王維〈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詩:「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
令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稱他人的女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偶得所見如此,想起宅上失了令嬡,沿街貼榜已久。」《歧路燈》第四七回:「令嬡之症,固是氣血兩虛,但左關的脈,現了危變。」也作「令愛」、「令媛」。
|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上位者若不修身正己,則在下者不服從其命令。《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記.齊王芳紀》:「所習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也作「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