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8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俄羅斯國立大學(俄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創於一九二一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校校舍因戰亂幾被摧毀殆盡,重建工作始於一九四五年。目前大學負責的主體包括校長和副校長、學術諮詢委員會。教育經費由國家補助。校內大學本部學生數有一萬七千六百人,研究生約一千人,教職員約一千三百七十人。
  圖書館設備方面,藏書約一百萬冊。另有哲學、法律二所專業圖書館。特殊設施包括史學、錢幣學、動物學、地質學等多座博物館。
  學校上課期間由九月至七月,校內使用的語言是白俄羅斯語(Belorussian)和俄文。文憑的授予,專業修業年限為五年;研讀科學領域想取得碩士者,除撰寫碩士論文外,學習期限延伸三年;攻讀博士學位者,...
  院士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最高榮譽的學術位階,其次為通訊院士。
  院士的產生是由教育科學院大會就全俄羅斯境內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及高等學校中,遴選出教育科學研究有卓越貢獻、著作豐富的學者或教育家來擔任。院士的職權主要為主持教育科學院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其所隸屬的學部中對各項事務享有建議權與決定權。(通常由於其地位崇高,學部內重大事務皆會徵詢該部院士們的意見。)該項頭銜為終身制,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院士共有九十三位。
  通訊院士的產生則是由教育科學院各學部就其專業領域以不記名投票方式遴選出傑出的研究人員,然後送交教育科學院大會,經過大會表決,若多數贊成,即批准生...
俄羅斯學位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俄羅斯的高等教育制度畫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期四年半到六年半;綜合大學通常為五年,函授和夜校相對延長半年至一年。此一階段的課程及教學相當密集,負擔比其他國家為重。學生於研究期滿時,大都撰寫有關科目之論文,並在特設之委員會中,當眾參加論文答辯,如能通過此項論文答辯考試,即授予畢業文憑。論文口試委員會由教授若干人組成,該會擁有評定學生論文成績、評估論文實際價值、通過論文或駁回論文之權力。
  第二階段學程相當於研究所階段,一般稱為「科學候選學程」,因為完成此一階段後,可以取得「科學候選」學位。俄羅斯研究所階段的一大特色是,除高等教育機構外,研究機構也設有此種研究所階段的學程。研究生...
俄羅斯共和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前蘇聯西部,與波蘭毗鄰。面積二十萬七千六百平方公里。首都為明斯克(Minsk)。人民多信仰東正教,主要語言為白俄羅斯語、俄語。創立於西元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加入蘇聯,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發表主權宣言,決議變更國名,改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Beloruss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lic)為白俄羅斯共和國,同年十二月成為獨立國家國協成員。幣制為Belarusian ruble。簡稱為「白俄羅斯」。
學季(俄羅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季是俄羅斯聯邦普通學校的教學時間制度;「學季」原字意為四分之一,故依俄羅斯制度,將普通學校一年學習的時間分為四期。每年的九月一日為第一學季的開始,至十一月四日結束;第二學季則從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第三學季從一月十一日至三月二十三日;最後一季則從四月一日至五月底結束。學季之間有假期,而學季結束之時一般都有考試或測驗。其中第二學季與第四學季結束後有較長的假期,故各該學季的季末考試較為重要,常是大考,其餘則是小測驗。這些季末測驗或考試成績再加上平時成績(家庭作業、課堂表現、報告等),作為學季成績,而四個學季成績即為評定學年成績的標準(以五分制方式評定)。高等教育學校大致也遵循此項制度,...
俄羅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俄羅斯是近代與中國最早發生正式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但是語言的隔閡造成雙方初期往來的障礙。康熙二十七年(1688)〔尼布楚條約〕之談判,若非假手耶穌會教士,實無法達成協議。此條約簽訂之後,雙方政經事務與文書往還更加頻繁,因此有研習俄文之必要,以應交涉翻譯之需。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創設學館,任命居留北京之俄人為教習,召八旗子弟就學。康熙五十五年,此學館正式命名為內閣俄羅斯文館,由內閣及理藩院共同管理;其章程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由大學士傅恆奏定。學生人數自此定額為二十四名,選八旗官學生入館肄業。考試有月課、季考、歲試等;每五年則行考試授官之法,初由該館自行辦理,嘉慶八年(1803)後改由吏...
俄羅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俄羅斯民族的一支。主要是西元六至八世紀居住在白俄羅斯的東斯拉夫諸部落的後代。主要語言為斯拉夫語系的白俄羅斯語。信仰東正教。
國立俄羅斯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俄羅斯圖書館是根據俄羅斯聯邦總統1992年1月22日命令在原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的。其前身是在1862年作為莫斯科公共魯勉采夫博物院的組成部分,在尼.彼.魯勉采夫蒐集的圖書、手稿、考古文物和藝術品的基礎上創建的。自1925年她就成為用豐富的館藏為廣大群眾服務的重要國家圖書館,定名為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
  該館是全國綜合書庫,1863年僅有圖書100,000冊,1917牢時館藏增至1,000,000冊,1925年時藏書達3,500,000冊,現有館藏36,000,000冊,是以出版物繳送本為基礎,採集247種世界各民族語文出版的文獻,藏書中40%是外國文獻,是通過與...
  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圖書館原名蘇聯科學院社會科學基本圖書館,位於莫斯科,創建於1918年,1938年改稱為蘇聯科學院社會科學基本圖書館,1969年在原來基礎上建成為蘇聯科學院社會科學情報研究所圖書館,蘇聯解體後,改名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科學情報研究所圖書館。該館的主要任務為:(1)全面積極地以圖書和書目為科學院各研究機構暨科學院領導機關服務,並協助培養科學幹部;(2)通過國際書刊交換與國外各圖書館和其他學術機構建立和發展國際間的科學和文化交流,參加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和書目等活動;(3)進行有關圖書館學、目錄學和圖書史等方面的科學方法和科學研究活動;(4)向廣大讀者宣傳圖書和普及目錄學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