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8.24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撮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變戲法。《通俗編.俳優》:「撮弄亦名手技。即俚俗所謂做戲法也。」
金石絲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石,鐘磬等樂器;絲竹,琴簫等樂器。金石絲竹泛指各種樂器,或指各種音樂。《禮記.樂記》:「德者性之端,樂者得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金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帷帳之私俳優侏儒之笑不乏於前。」
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成的文章。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或竊成文,虛冒名氏。」
散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樂曲:(1)先秦的一種宮廷樂舞。專指六樂及小舞以外,由低級樂官所掌握的民間樂舞。《周禮.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漢.鄭玄.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2)南北朝後各種戲、樂的表演。《周書.卷七.宣帝紀》:「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如是雜變,總名百戲。」
梅曾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起義者的罪行。他也有些比較客觀的「因時」之作,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梅曾亮曾批評駢體文矯揉造作,如「俳優登場,非絲竹金鼓佐之,則手足無措。其周旋揖讓,非無可觀,然以之酬接,則非人情也。」,又曾引述管同語:「人有哀樂者面也。今以玉冠之,雖美,失其面矣。此駢體之失也。」但他對散文的見解,基本上未脫桐城派窠臼,只是能吸收非桐城派的一些長處他讚揚陳用光「為古文學,得於桐城姚姬傳先生;扶植理道,寬博樸雅,不為刻深毛摯之狀,而守純氣專,主柔而不可屈;不為熊熊之光,絢爛之色,而靜虛澹淡,若近而若遠,若可執而不停」。 評價梅曾亮是繼姚鼐...
放鷹逐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獵。《明史.卷一八六.韓文傳》:「擊毬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陳於前。」《精忠岳傳》第三二回:「忽一日帶了二三百家將,往鄉村打圍作樂,一路來到一個地方,名為孟家莊,一眾人放鷹逐犬。」
通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達脫俗,曠放不拘。《晉書.卷八三.袁瓌傳》:「耽投馬絕叫,探布帽擲地,曰:『竟識袁彥道不?』其通脫若此。」《南史.卷六一.陳慶之傳》:「(慶之)暄素通脫,以俳優自居。」也作「通侻」。
戚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滑稽俳優的人。《國語.鄭語》:「侏儒、戚施,實御在側,近頑童也。」
西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西、陝西的地方小曲。《通俗編.俳優》:「今以山陝所唱的小曲曰西曲。與古絕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
御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王所作或奉帝王之命所創制的樂章。《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製』者皆是也。」《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有前日那個九江客人,給我的那御製詩蓋碗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