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24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估量、猜度。《董西廂》卷六:「舊日做下的衣服件件小,眼謾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誰廝般著,我團著這妮子做破大手腳。」
躊躇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豫而不能做下決定。《東周列國志》第七一回:「景公口雖唯唯,終以田陳同族為嫌,躊躇不決。」也作「躊躇未決」。
三生有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剩下他一人,漸漸走到一處林向優美的崖壁前面,只見一老僧坐在壁前要他靠近些。省郎向前走了過去,老僧請他做下微微一笑說:「施主,別來無恙。」省郎不記得有結交這位朋友疑惑的問道:「大師,我們以前有見過面嗎?」老和尚指了指面前不絕如縷燃燒著的檀香說:「這炷香正是由你點燃的。你點燃這炷香時還在明皇朝中擔任劍南巡官安撫巡官,那是你的第一生,你我因講經說法而結緣,當日我們說定三生後在相聚,此後經年你仍舊在凡塵打滾,第二生於憲武宗朝中作西蜀書記,第三生也就是今生,我特地前來赴約。」 三、1相似詞邀天之幸 三、2相反詞生不逢時 四、例句您...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討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合人意,以博得他人歡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又時時送長送短到小娘子處討好,小娘子也有時回敬幾件知趣的東西,彼此致意。」《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看這樣做下去,是決計不討好的,總要大大的改良才是。」
改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事物使其更加優良。《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看照這樣做下去,是決計不討好的,總要大大的改良才是。」
礙手礙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據地方,妨礙別人做事,使人不便。《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萬一做下了事,被他知道了,後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咱們別在這裡礙手礙腳,找探丫頭去。」
勢成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騎虎難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永嘉之亂後,晉室南遷,天下仍不太平,各地均有叛亂。晉成帝時,蘇峻起兵叛亂,進逼京師,情勢十分危急。那時以陶侃為首,聯合溫嶠等人共同討伐叛軍,卻一直無法取勝。陶侃感到勢不可為,想要退兵,溫嶠便說服他,說:「天子受到小人逼迫,社稷動盪不安,正是臣子報效國家的時機。如今的情勢,已經不容我們退縮,就好像騎上了老虎,難以下來啊!」陶侃無法反駁,便留下來繼續領導眾人,終於平定了蘇峻之亂。後來「騎虎難下」這句成語,就從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所記溫嶠言「騎虎之勢,可得下乎」演變而出,比喻事情迫於情勢,無法中止,只好繼續做下去。
仁義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仁愛正義等道德標準。唐.韓愈〈原道〉:「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還有一種人,自己做下了多少男盜女娼的事,卻責成兒子做仁義道德,那才難過呢!」
下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在動詞後,表示事情繼續進行。[例]只要他持之以恆的做下去,一定會成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