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3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的多元性。【3-3-2】【4-2-1】【4-3-5】【4-3-6】【5-3-5】6-2-2舉例說明兒童權(包含學習權、隱私權及身體自主權等)與自己的關係,並知道維護自己的權利。【3-3-2】【4-2-1】【4-3-5】【4-3-6】【5-3-5】7-3-2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4-2-1】7-4-1分析個人如何透過參與各行各業與他人分工、合作,進而產生整體的經濟功能。【3-3-2】【3-4-1】【3-4-2】【4-2-1】【4-3-5】【4-3-6】【5-3-5】8-3-4舉例說明因新科技...
資源教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或諮詢、教材教具製作、蒐集、提供與示範、教學策略發展與推廣、特教實證研究與調查,以及爭取與維護特殊兒童權益與福利等。一般而言,資源教師的資源班班級經營的主要工作包括行政組織與人員編製、資源班設備與經費、學生篩選與鑑定,以及資源班的管理與運作等。從資源班臨床教學的實際措施而言,資源班的經營實務,其內容包括:一、研定資源班實施計畫與工作進度,二、進行資源班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級任教師、科任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協調工作,三、規劃與布置資源班,四、充實資源班的設備,五、建立資源班的表格資料,六、特殊兒童的鑑定、安置與輔導。 資源班...
團隊工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情形在校園裡普遍存在,如果不透過輔導團隊加以溝通,將不同的知識納入,整合成一種較合乎人性、教育、兒童權益的輔導做法,校園的不當管教將難以消除。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團隊工作英文關鍵字:team work 參考資料林萬億/著。學校輔導團隊工作,頁576-580。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福利及家庭輔導機構。民國五十三年,美國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於臺灣成立分會,呼籲國人認養貧童,並籌募自立基金。七十二年更名為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開辦認養國外兒童業務,後續並終止國外支助,成為自主機構。九十一年加入家扶國際聯盟,擴大援助國外貧童,並更名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助金會。本機構以扶助貧困兒童及其家庭為目的,採認養制,由基金會徵認養人,每人認養若干兒童,負擔其生活及教育費。同時推展童保護服務,協助受虐及發育遲緩兒童,以保障兒童權益,另有中輟生輔導及寄養服務。目前在臺灣地區各縣市設有二十三所家扶中心、十一所育幼院或希望學園,並於海外設有蒙古家扶中心。簡稱「臺灣家扶基金會」,也稱為「家扶中心」、「家庭扶助中心」。
兒童人權公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聯合國於西元一九五九年制定的「兒童人權宣言」,後為喚醒全世界對兒童權益的重視,於一九九○年九月起實施「兒童人權公約」。除保留兒童享有的十項權利,並明定五十四條款項。旨在保障所有兒童自出生前至出生後所應享有的各種權利,如生存權、受教育權、優先受保護或救濟之權等。
基督教兒童基金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為保護兒童權利而設立的國際性組織。西元1938年由長老教會牧師克拉克(J.Calvitt Clarke)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Richmond)成立中國兒童基金會(China’s Children Fund),幫助戰亂中的中國孤兒。1951年,因服務擴及60個國家地區,故改名為基督教兒童基金會(Christian Children’s Fund)。2002年,基督教兒童基金會與其他11個國際兒童救濟組織共同成立家扶國際聯盟(原名ChildFund International;2008年更名為ChildFund Alliance)。該組織採認養制度,廣集認養人,分配給需要幫助的兒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