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英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英烈的靈魂。唐.杜甫〈陪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詩:「英靈如過隙,宴衎願投膠。」《三國演義》第九一回:「今凱歌欲還,獻俘將及。汝等英靈尚在,祈禱必聞。隨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國,各認本鄉。」
短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對於長兵而言的較短兵器。如刀、劍、斧、鉞等。《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明.沈明臣〈凱歌〉:「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
凱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勝歸來所演奏的樂曲。晉.崔豹《古今注.卷中.音樂》:「周禮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者也。」也作「愷樂」。
軍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調遣兵士的信符。剖竹為二,由國君和主帥各持其一。後以文書代替。明.沈明臣〈凱歌〉:「銜枚夜度五千兵,密領軍符號令明。」
愷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歌唱戰勝的樂章。周.司馬穰苴《司馬法.天子之義》:「得意則愷歌,示喜也。」也作「凱歌」。
2.慶祝戰勝的歌曲。《周禮.春官.樂師》:「凡軍大獻,教愷歌,遂倡之。」唐.賈公彥.疏:「云教愷歌者,愷謂愷詩。」也作「凱歌」。
聯珠快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一種北方曲藝。起源於道光中葉,演唱者多為滿清子弟。此種曲藝的體製十分特殊,多用詩篇、書注頭、春雲板、流水板、說白、詩白、聯珠調等項目形式,且末了定以「聯珠調」結束,故名「聯珠快書」。後由於政治因素,被吸收為滿清軍中演唱的八角鼓凱歌,用來激勵軍中將兵士氣。也稱為「子弟快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