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5.35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街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語出漢.張衡〈西京賦〉。 △「擘肌分理
倉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人名。生卒年不詳。相傳為黃帝史官,為漢字的創造者。然文字不可能是一人所獨創,應是先人逐漸積累而成,故倉頡可能是因整理文字而著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漸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漸、漸漸。宋.胡仲弓〈謁金門.蛾黛淺〉詞:「漸次梅花開遍,花外行人已遠。」《紅樓夢》第六四回:「供奠舉哀已畢,親友漸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賓送客等事。」也作「漸漸」。
單位分數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分數所代表之概念,舉例而言,二分之一代表著整個是一,而此部分為1/2。 反覆練習分數上述步驟接充分理解後,則須讓學生充分練習,並且能夠輕鬆寫出分數,或畫出其含意,因此練習分數主要有兩個過程,1.由所示圖形寫出分數2.看到分數能畫圖代表之。必須讓學生在此兩個過程中,皆能回答順暢,如此才能建立起學生扎實的分數觀念。另外,在教學方式上,還可多舉辦活潑的活動來引導學生分數之概念,舉例而言,可利用做餅乾的活動,讓學生親手接觸水二分之一,麵粉三分之二等等有關分數之應用。(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單位分數教學英文關鍵字:Unit...
街談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欲以贖子罪,陽石汙而公孫誅。若其五縣2>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3>。剖析毫釐4>,擘肌分理5>。所好生毛羽,所惡成創痏。郊甸之內,鄉邑殷賑。五都貨殖,既遷既引。商旅聯槅,隱隱展展。冠帶交錯,方轅接軫。封畿千里,統以京尹。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三○.藝文志》。 (2) 五縣:即「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帝王陵寢所在的縣。皆位於長安,為當時豪俠巨富聚集的地方。 (3) 彈射臧否:指摘出他人的善惡得失。彈射,指摘。臧否,音ㄗㄤ ㄆ|ˇ,善惡得失。 (4) 毫釐:比喻極微小的數量。 (5) 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密。見「擘肌分理」。...
總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總管事務。《舊唐書.卷一一.代宗本紀》:「雖西漢以二府分理,東京以三公總務。」
心理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驗不同於表現測驗的地方在於,受試者並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測量,因此行為觀察不是評估受試者在定義清楚和充分理解的工作之最大表現,而是評估其特定情境的典型行為。 3. 自我陳述自我陳述是指受試者報告或描述自己的感覺、態度、信仰、價值、意見、身體或生理狀態。自我陳述不見的就像其表面所呈現的價值而已,而是反映出受試者的心理狀態。 總結心理測驗不只是由心理學家所編撰的一組題目而已,心理測驗是謹慎發展的過程,以獲取有意義的樣本行為,且透過數自來呈現受試者的特質。而測驗可能包括心理、心理動作上的表現、型為觀察、或受試者本身態度、信仰、價...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八卦,以垂憲像。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為萌生。黃帝之使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公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夫”,“夫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朙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天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像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像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諸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諸體。封於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建元元年(121年),書成。收單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於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時,遣子沖...
街談巷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欲以贖子罪,陽石汙而公孫誅。若其五縣2>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3>。剖析毫釐4>,擘肌分理5>。所好生毛羽,所惡成創痏。郊甸之內,鄉邑殷賑。五都貨殖,既遷既引。商旅聯槅,隱隱展展。冠帶交錯,方轅接軫。封畿千里,統以京尹。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三○.藝文志》。 (2) 五縣:即「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帝王陵寢所在的縣。皆位於長安,為當時豪俠巨富聚集的地方。 (3) 彈射臧否:指摘出他人的善惡得失。彈射,指摘。臧否,音ㄗㄤ ㄆ|ˇ,善惡得失。 (4) 毫釐:比喻極微小的數量。 (5) 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密。見「擘肌分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野獸經過所留下的痕跡。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宋.黃庭堅〈上大蒙籠〉詩:「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