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彭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61~1017)字永年,宋南城(今江西)人。博聞強記,為雍熙進士,附王欽若等,官至兵部侍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與丘雍等奉敕修訂切韻,後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卒諡文僖。著有文集等。
陸法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62~?)名詞,字法言,以字行,隋臨漳人。官承奉郎。隋文帝仁壽初,以呂靜等六家韻書多有分歧,於是和劉臻、蕭該、顏之推等八人討論音韻,評議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編成切韻。後唐宋韻書多以此為藍本。
李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唐代聲韻學家。曾訂正孫愐《唐韻》,撰《切韻》十卷。重新編排韻部,使韻部排列分別以類相從;又使四聲次序相配齊整,奠定《廣韻》二百零六韻的基礎。書已亡佚。
切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以兩字之音拼合成一字之音的注音方法。《二家宮詞.宋.徽宗》:「曲裡字難相借問,隨時切腳注花牋。」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一六.切腳語》:「世人語音,有以切腳而稱者,亦間見之於書史中,如以蓬為勃籠,槃為勃閩、鐸為突落、叵為不可、團為突欒、鉦為丁寧。」也稱為「切韻」。
陰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元代陰時夫所訂的韻部。宋以前韻書皆沿襲切韻,分二百六部。平水人劉淵重刊禮韻略,歸併為一百七韻,元時陰時夫兄弟作《韻府群玉》,始併為一百六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