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8.59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雕刻有文字或圖案,用來紀念功蹟或作為標誌的刻石。[例]界碑、墓碑、紀念碑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穀梁傳》代替《春秋》。九經也立於學官,用於開科取士。宋代的晁公武說唐文宗開成年間,在國子學刻石,將五經中《春秋》改為春秋三傳,再加上《周禮》、《禮記》、《論語》、《孝經》、《爾雅》為“十二經”。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提倡《孟子》之書。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於是本為子部書的《孟子》也升格成為經書的一部分,合稱十三經,十三經因而得名。明代李元陽刻十三經注疏,十三經之名完全確定。清朝乾隆帝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1815年學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同伴。《史記.卷九一.黥布傳》:「迺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為群盜。」宋.蘇軾〈鳳翔八觀詩.石鼓歌〉:「登山刻石頌功烈,後者無繼前無偶。」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言馬生合不死,  少姑教敕令付爾。安期再拜將生出,一授素書天地畢。 石鼓歌  周宣大獵兮岐之陽,刻石表功兮煒煌煌。  石如鼓形數止十,風雨缺訛苔蘚澀。今人濡紙脫其文,  既擊既掃白黑分。忽開滿卷不可識,驚潛動蟄走云云。  喘逶迤,相糾錯,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書遺此天地間,精意長存世冥寞。秦家祖龍還刻石,  碣石之罘李斯跡。世人好古猶共傳,持來比此殊懸隔。 寶觀主白鴝鵒歌  鴝鵒鴝鵒,眾皆如漆,爾獨如玉。鴝之鵒之,  眾皆蓬蒿下,爾自三山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積、阻塞。如:「淤積」。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四.雜誌一》:「予出使至宿州,得一石碑,乃唐人鑿六陡門,發汴水以淤下澤,民獲其利,刻石以頌刺史之功。」
標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標明、表記。《古文苑.卷一九.碑.楚相孫叔敖碑》:「念意自然,刻石銘碑。千載表績,萬古標記。」《水滸傳》第九四回:「宋某於功績簿上,一一標記明白。」
霓裳羽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第二種說法則是根據《唐會要》記載:天寶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傳入的樂曲,此曲就是根據《婆羅門》曲改編;第三種則折衷前兩種說法,認為此曲前部份(散序)是唐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後部份(歌和破)則是他根據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舞曲《婆羅門》潤色並制詞而成。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為得意的作品,開始僅在宮廷表演,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進見時,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導引。當時,大臣張說《華清宮》云:「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
鑽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刻石。唐.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鑽石埋辭,以列幽墟。」
封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築壇祭天稱為「封」;在梁甫山除地祭地稱為「禪」。秦漢時特重此禮。《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唐.李商隱〈韓碑〉詩:「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
立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豎立石碑,以紀念德政、表彰德行、記錄重大事件等。《北史.卷七六.列傳.周羅睺》:「獄訟庭決,不關吏手,人懷其惠,立碑頌德。」《清史稿.卷二二五.列傳.額亦都》:「順治十一年,世祖命立碑旌功,親為製文,詳著其戰閥,以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開拓疆土,厥積懋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