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4.36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前代的故事、制度、文物。如:「用典」、「數典忘祖」。
十惡不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隋書.卷二五.刑法志》載,隋文帝開皇年間,朝臣根據前代舊法制定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等五種刑法,並且採納及增刪北齊十大惡刑的條目,按上「十惡」這個名稱,分別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大罪刑。規定只要是犯了這十大罪刑其中一種,和因為殺人已經被判刑確定的人,即使遇到皇帝大赦天下,也不在赦免罪刑的範圍之內。後來這個典故被濃縮成「十惡不赦」,用來形容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紀錄」。《紅樓夢》第一回:「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
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面。後來「不見書傳」變為「不見經傳」,較早的書證如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一三.再書博古圖》:「考諸前代,叔液之名不見經傳。」意思是說:「在以往眾多典籍中,都沒出現過叔液這個名字。」後來「不見經傳」就被用來比喻沒有名氣,亦用於比喻缺乏根據,沒有來歷。如:「這種說法不見經傳,恐是作者自創的吧!」
率由舊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章制度完全取法於前代。《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晉書.卷四六.劉頌傳》:「今之建置,宜使率由舊章,一如古典。」亦指只知遵循陳規舊矩,不求更新、突破。也作「率由舊則」。
變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變化、改移。宋.張栻〈初夏偶書〉詩:「江潭四月熟梅天,頃刻陰晴遞變遷。」《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前代後代,亦時有變遷的!」
通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用於一般狀況的共同規章或法則。南朝梁.沈約〈立左降詔〉:「減秩居官,前代通則。」
古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詩名。多諷詠前代故事,以寄寓其意。如唐代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宋代蘇軾的〈古意〉。
歌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詩文來頌揚、讚美。唐.元結〈大唐中興頌〉:「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於歌頌。若今歌頌大業,刻之金石,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也作「歌誦」。
假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憑借、借助。《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謥詷,至有濁亂奉公,為人患苦。」《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訟師,就自己寫了一紙訴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